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2的文章

《美國小姐》Miss Americana-努力的新美國夢

說到美國女歌手泰勒絲,大家應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說實話我不明白的只是為什麼叫泰勒絲,明明就是Taylor Swift,要也是泰勒·絲薇芙特,大概就是多了那個絲,就變成女性化吧!久而久之,沒人在意他真正叫啥,反正說的是同一個人就好了。 這部網飛獨立製作的紀錄片,大概記錄了他出道到2019之前的相關歷程。不得不說這種事情也是很講天份,自小他就喜歡唱唱跳跳自己做歌,所以透過選秀等等也開始成功,進而有今天這般實績。(記得小賈斯丁也是這樣) 這10幾年來,不只是星途順遂,也獲得了許多葛萊美獎,一切都很順利的她,也一樣有著煩惱,不管是肯伊威斯特的頒獎詆毀風波,或是輿論質疑變胖,也有到後來2018年為了選舉公開表態等等,都是她在片中有比較大範圍篇幅呈現之處。 從一個小女孩變成大明星,這一路上可以看到他持續不墜的創作,當然他身邊的製作人、錄音室夥伴的不在話下,你更可以透過本片看到那種為何是巨星的堅持跟努力。 這10幾年來開了無數場演唱會的她,其努力程度真的相當敬業,當然為了錢也為了自己,為了粉絲,你可以看出她有多熱愛音樂本身,透過日常生活中不斷的創作,與夥伴討論製作專輯,沒有停止,這就是Taylor Swift。 雖然她支持的候選人敗選,但他認為自己是公眾人物應該有所運用自己的影響力,這樣才是正確的道路,也顯示出對於自己的思想有多自信的證明。 看完這部紀錄片,最大的收穫就是尊敬她對創作跟音樂的熱愛,畢竟葛萊美獎跟持續走紅10年以上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不可能不努力就做得到。當然也有很支持他的家人也是一個關鍵,家和萬事興所言不假。 推薦給喜歡她或是想一睹私下的Taylor Swift,都可以來看看本片。 給予70分,希望你喜歡。

《鮑伯.羅斯:繪畫的美好,背叛與貪婪》-名利名利禍福相依

這個從小時候就知道的名人,伴隨我幾個無聊下午看他絕妙的油畫刮刀,一點一滴的畫出質感,真的是鬼斧神工,像變魔術一樣的在幾十分鐘內出現一幅幅美麗山水。 這部由Netflix推出的Bob Ross紀錄片《鮑伯.羅斯:繪畫的美好,背叛與貪婪》(Bob Ross: Happy Accidents, Betrayal & Greed),全半段大多正面肯定他的初衷跟表現,他真的是個熱愛繪畫的人,也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他說自己就是擅長風景畫,如果你要畫其他的可以去找其他老師,沒問題的。 資料顯示如下:Bob Ross 是美國空軍出身,主持的繪畫節目《歡樂畫室》(The Joy of Painting)自 1983 年播映至 1994 年,得過三次艾美獎,風靡全球各地,近期還有推出 YouTube 和 Twitch 官方頻道。 他的特色是蓬蓬的爆炸頭、沉穩的語調,以及隨便點都超級漂亮的繪畫魔法。Bob Ross 在 1995 年因淋巴癌病逝,享年 52 歲。 除了電視節目外,Bob Ross 更開設同名品牌,販賣美術書籍和用具為主。由 Joshua Rofé 執導的《鮑伯.羅斯:繪畫的美好,背叛與貪婪》紀錄片當中,將帶領觀眾一窺因他的企業帝國而起的爭鬥。 ─資料完 俗話說有名就有利,這所言不假,只要你有名了,身邊一定會有人想跟你一起工作,不管是出於善意或是金錢主義,都不用擔心沒有人跟。Bob Ross後來甚至開了自己以名字的公司,自己出對應的畫材與周邊,你或許台灣的誠品有些地方也曾看到過。 片中除了他的兒子、同業畫師跟工作伙伴外,另外一邊的公司合夥人正如同一般紀錄片設定的負面代表一樣,不會出面也否認回應。但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對於貪婪的一方是氣得很,有點像是蘋果之於賈柏斯,卻把他開除一樣,Bob Ross後期沒有這間擁有與他同樣名字的公司管理權及收益等等的權利。 包括他的兒子在片尾,依舊在打著官司,爭奪屬於他父親的權利。只能說人心難測,你也無法說一定是Bob Ross那邊正確,因為在早年跟合作夥伴的婚外情疑雲,搞不好也是其中的補償讓局面變成今天這樣,關於這些真相,搞不好只有當事人知道了。 片中許多無法邀請受訪者出面的表現方式,大多是用繪畫的呈現演給觀眾看,佐以真實照片一起講故事,也是關連度很好的作法,足見節目製作的用心,畫家所以用畫來表現。 以紀錄片來說,我覺得稱不上難看,也盡可能

《沙贊》DC終於走出不同的路

記得當初上映時,好像票房也不怎麼好,但也沒有聲勢跟負評,也許是大家對於DC已經心灰意冷,但這代表《沙贊》就是爛片嗎? 最近透過網飛終於看完這部電影,說實在的,已經算是除了諾蘭系列之外最好看的DC電影了,可能有人會說神力女超人,但我覺得比它好看。 這幾年來英雄片除了漫威是唯一贏家之外,跟它鏖戰許多年的當數DC,但奈何正義聯盟的失敗,描述人物的不健全,讓DC一直都是手下敗將。 本片雖然也是老梗,但它有開自己玩笑的雅量,正如《駭客任務:復活》一樣,碰巧這兩片都是華納出品的。果然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故事敘述黑人老巫師為了世界和平將七宗罪封印住,然後老巫師日漸衰老,必須找繼承人接受他的力量才能續對抗七宗罪,但無奈找了超久一直找不到,直到幾十年後的一個青少年來到他面前... 開頭巧妙的鋪梗與意外車禍造就後來的劇情,但同時也會讓人疑問,到底誰是誰的窘境?像內人就不知道馬克史壯是大壞蛋也曾是繼承者(大概漏看了鏡頭吧?),結果拯救世界的內心還是得要純真的人,這部電影大致上就是一個救世主老梗概念,但好笑的是太多人都選不上救世主,搞了超多年甚至原先救世主之一變成大壞蛋? 不免覺得篩選繼承人的巫師是智商太低嗎?還是說這世界真心善良的人太少?我想這個很諷刺的問題讓每個人自己去想吧!也可能如鄧不利多的話一樣:波特,為什麼不能兩個都是呢?(剛好又是華納出品) 這部電影相當溫馨,融合了許多不同族群的小孩來闡述善良的本質,最終戰勝邪惡。但你也可以在聚中看到邪惡的一方跟主角其實是一樣的,這世上沒有人不需要愛,也沒有人不需要家人,但往往就是有很差勁的家人,這終究是任何人都會遇到的課題,如果你沒有,恭喜你很幸運,神眷顧你。但相反的,有的人也是提早免疫或是面對,人生也不一定永遠太平,定睛在值得的人身上很重要,我想這就是此片的意義。 正如沒有小孩不愛父母,但父母卻可能不愛小孩,因為他們的心早就污染了,所以在這樣一個少子化的時代,期盼眾人都能真切的知道改過自新都是有機會的,除非你不願意。 該片我給75分,很適合全家大小一起看。

《緝魂》張震毫無懸念的獲獎代表作

第58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張震獲得,讓我對這部片有了興趣。近幾年台片都是一副只能拍神鬼才有一定票房的戲,我實在很擔心又是譁眾取寵的類B級片,但還好,《緝魂》不是。 這是一部結合中台演員跟資源的電影,說實在的,撇開意識型態,我覺得能一起拍片是好的,互相學習跟互相交流,才能讓電影業更好。所以即便大陸不參加金馬,有這樣的電影存在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還好沒有什麼又要封殺什麼大陸廠商的消息) 故事採靈異懸疑發展,敘述富商命案與其身邊嫌疑者,還有主角張震飾演的檢察官一路上辦案的過程。 這齣電影在特效上面承襲很多大陸的影子,個人認為大陸的特效當然比台灣好,畢竟他們也較有錢,但始終大陸電影特效跟歐美比,又是另一種層級。舉凡灰輝暗暗或是都市造景合成,甚至於是王家大宅等等,就是有一股假假的感覺。 在演員部分,大致上都還可以,但也都稱不上很好,像是以演技見長的張鈞甯,感情戲上都沒話說,但就要硬安插給他背稿的刑事案件說明,馬上扣分一大堆,一般人才不會這樣說話。在近年金鐘獎得到男主角的李銘順,戲中也是一個重要角色,演得也不算差,但就是一般發揮。(順帶一提,某些角度跟演法我覺得很相似林瑞陽XD)。 至於其他角色,就還可以,只是劇情上安排一些大陸演員演出台灣戲,還是有點奇怪,畢竟台灣可能沒有這麼多大陸人的共同生活經驗,導致觀看時還是會覺得合理度上欠佳。 所以裡面演得最好的當數張震,除了為戲暴瘦之外,所安排給他的台詞,真的比其他人好很多也合理很多,就好像是專門打造的一樣。既然如此,也就沒有不得獎的道理了。 整部戲全都在陰陰暗暗的調色下進行,我也明白這是一種氣氛營造。但說實在的這幾年台灣的鬼片氛圍已經司空見慣了,這時候一樣用這種方式做,我覺得也不算太高明。至少也可以看一下《陽光普照》這種抑鬱片,他能做到一些反差,進而讓人入戲,就不只是喔!憂鬱就一定是灰色或是藍色,有時將實際生活多補充一點,我相信會更加讓人感同身受。 雖說劇情本身就是一種科幻為主的呈現,聰明的老觀眾一定中段之後就知道在演什麼了,結局也算是合情合理,算是有創意,畢竟是依照原著小說改編,大概完整度也會高一點。但進入在後半段攤牌的時候,不免又有一種急就章的感覺,有點草草收尾。 總而言之,本片沒有很差,但也說不上很好,頂多是劇情是有創意,矯情與真情也是有的這樣。大概可以給70分,推薦給喜歡張震的人看。

《同學麥娜絲》沒有說完的人生故事

拜線上串流平台所賜,才得以看到這部2020年入圍不少金馬獎的片子。黃信堯導演維持一貫說書人的角色,繼續他電影風格的新篇章。 但整體而言,我覺得質感跟完整度略遜於《大佛普拉斯》。本片邀集了新生代難演員齊聚,由鄭人碩、施名帥、納豆、劉冠廷等四人飾演從小到大的死黨,環繞在他們身邊各自不同的故事。 當年納豆還因為本片得到最佳男配角,算是實至名歸,一掃之前一路順風沒有得的陰霾。其他幾位都算是近年表現很好的男演員,由於當年是「陳淑芬」得獎年,所以女演員算是比較倒楣XD,但男演員就還挺多令人肯定的,像是男主角是由《親愛的房客》中的莫子儀得到。 話說回來,看完這部電影唯二有比較不解的感想,一是片名《同學麥娜絲》,如果是為了要跟上一部《大佛普拉斯》連結都要有個5字跟「斯」結尾有關,是有點無聊,況且真正的「同學麥娜絲」對於電影的主要劇情來說,根本只是一部分。 二是結局,看起來就像是草率被腰斬的日劇一樣,因為資金不足或是收視不佳所以被迫結束,斷在這邊。你我都無從得知最後選舉結果,如果是要讓人惆悵,我覺得有更好的作法。 不好的說完了,結下來都是我覺得很好的,像是人設的創意、戲謔的調性、導演的台語、打炮的畫面,這些都比上部《大佛普拉斯》來得好一點,雖說《大佛普拉斯》本身隊藝術性與意義性來說就高了一點,不過平易近人似乎是這次《同學麥娜絲》的特點。 另外順帶一提一些演員表現也很棒,飾演鄭人碩上司的藍葦華也演得不錯,早些年常將這兩人搞混,但藍葦華其實更適合演壞人,眼神很兇狠。而演議員的陳以文本來就是老演員,這次的角色比起公視連續劇《妖怪人間》好多了,想看他演技的話可以看另一部得金馬男主角的電影《陽光普照》。飾演施名帥老婆的朱芷瑩也常在公視的戲劇上有看到,也算是不錯的演員。 基本上這部電影比起《大佛普拉斯》是更加貼近台灣人的生活,相較於《大佛普拉斯》的底層人物,《同學麥娜絲》是更像一般小老百姓,不說功成名就,就是一般生活也都渾渾噩噩,對未來對生活也沒有目標跟目的的活著,偶爾迸出的火花,確實會想讓人有把握的衝動,但當你想抓住這機會,無情的現實往往就會把你澆熄。 推薦喜歡諷刺喜劇的你,本片私人給予70分,歡迎觀賞。

《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s-狗尾續貂 差強人意

之前已耳聞駭客任務即將重新再開的消息,加上也看過《駭客任務:復活》的預告,雖然知道這是一部相隔快20年的續集電影,勢必不會太好看,但基於電影咖,又想看看爽片的情況下,還是去一探究竟了。 果不其然,大部分的劇情依舊是老調重談,正如他的片名「復活」,這片也只是復活一下罷了,像是心臟停止後,緊急救援一下的曇花一現,看起來有什麼,實際上只是迴光反照般意思一下。 片中前半段描述的很好,主要是介紹新人跟交代一下第3集之後的事情,特效跟聲光表現都很不錯,不過他們不是主角,充其量只能撐一會兒。故事走到尼歐又被困在虛擬世界了,本戲就是再度希望救世主降臨,來看看能做些什麼這樣。 所有的主角都已老邁,那還能玩些什麼呢?大概就是連本部電影的誕生歷程都能調侃的橋段頗有新意,其他都還是維持以往「駭客」的內容,暫停時間、武打、槍戰,什麼都有,但都不是很特別。 之前帥氣的基努·李維,本部就以他平常的樣子呈現,所以也沒什麼特別,甚至很像另一部電影的主角來演似的(《捍衛任務》John Wick)。其他角色要嘛不是沒演,要嘛就是一樣衰老。 本集就像第一集從頭開始一樣,主角又陷入身處虛擬世界但不自知,經過冒險獲得勝利的歷程。中間穿插過去3集的畫面,不要說復活了,甚至有點像要畢業回顧,這冷飯炒得沒有很香。 劇中我最不喜歡的是說教的母體分析師,在凍結時間的跑來跑去說東說西,那一段我覺得簡直在看影集,特效沒有很好,說的沒有新意,少數讓我覺得如果能快轉就好的段落。至於其他的,就是差強人意囉。 本片是刻意做給粉絲看的也沒錯,但也做得有點粗糙,導致新舊都沒有好評,所以我也只能給它67分,算是了表安慰,駭客任務還有新片~

金牌特務:金士曼起源The King's Man-一次世界大戰的華麗再登場!

猶記得這部片在1、2年前似乎就有預告片出來,但遇到新冠疫情看風向,直到上週才正式上映。 最早我十分喜歡《金牌特務》第一集,一直到差強人意第二集之後,到現在相關作品反而推出前傳系列。 這齣電影,整體上完全融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加上編劇的巧思之下,打造成各種陰謀策劃才讓世界動盪的有趣情節,說實在是真的還不錯的。 相對於大家對二戰題材應該更加熟悉,但本次《金牌特務:金士曼起源》,其實也很聰明的運用跟英國有關係的一戰會更為適合,畢竟一戰有另一別名為歐戰。加上「金士曼」這個由英國發想出來的組織,勢必會更有關連。 早潛在預告其看到俄國的怪僧拉斯普丁大戰雷夫范恩斯的時候,就覺得十分有趣,而這段場面跟怪僧登場滑步也巧妙各自融合俄羅斯傳統舞蹈,製造出戲謔又實在的對戰場面,讓人覺得到底是搞笑呢?還是認真?特別有創意的橋段安排也是本次《金牌特務:金士曼起源》很好看的部份! 順帶一提,現實真的有這麼像夢遺大師的舞蹈腳步的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allen.huang.545/posts/4443817008971507 https://www.bilibili.com/s/video/BV1Zf4y117Qk 實際本故事主軸就是環繞在一戰的時代背景上加油添醋而成,諸如起始原因:塞拉耶佛的法蘭茲·斐迪南大公及其妻暗殺事件,導致當時英、德、俄姻親大國互相仇視,也加入美國的齊默爾曼電報事件作為藍本,讓這些重大事件的影響都加入背後是一個恐怖組織在幕後操控,而金士曼與其進行情報對戰來維護世界和平。 這電影的卡司可能沒有很知名,就我也只認識雷夫范恩斯,但完整的故事規劃,跟見好就收的節奏,都為這部電影加分不少。且令人深刻的是運鏡跟配樂也都不錯,是很用心的完成這些現代電影才能做到的特效表現。 鏡頭部分可以常常看到由遠拉近的動態表現,或是剪輯切換的快節奏都呈現得很出色,將這些很難拍攝出來的畫面,鉅細靡遺的經由畫面流暢運轉,真的非常厲害。 而配樂不管是氣勢磅礡或是異國風情,自然都是好萊塢電影的強項,相當精采。 雖說是一個老調重談的正義風格,但《金牌特務:金士曼起源》至少很努力的想要完成這次任務,將一個大家都能猜想到的劇情,如何包裝成新意,這完全就是團隊的功夫。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話是反派頭子以他的威壓震懾眾人時所說的:「信任,就是對你在意的人誠實,而且對他有信心。」(如

和田家的男人們-有趣的一家三代媒體人

《和田家的男人們》(日語:和田家の男たち)由2021年10月22日至12月10日在朝日電視台的週五晚間時段播出的日本電視劇,由相葉雅紀主演(以上維基資料),講述和田家的祖孫三代如何成為跨時代的媒體人的故事。 一開始接觸該劇,以為又是很奇怪的生活小劇風格,畢竟沒有到10集,也沒有聽過,但一看之下驚為天人,無論是編劇跟演出都十分出色。 劇情敘述飾演和田優的相葉雅紀(孫子),已經30多歲卻遭裁員只好跑外送,卻發現送叫外送的顧客竟然是他的爺爺!因此也導致後續一起住的契機,以及圍繞在他們三代之間發展的劇情。 主線大致上就是和田優的母親(小池榮子飾演)因追查多年前政府官員收受賄絡案,導致不明原因死亡,後續經由每一集多一點情報而追下去的發展。 一開始的節奏像是清新小品般,和田優因緣際會的獲得外包記者工作和新戀情的展開,都還算是有趣。也形塑了和田優這個草食男的人設,是還不錯的作法。 劇中不管是爸爸和田秀平(佐佐木藏之介飾演)、爺爺和田寬(段田安則飾演)都有很獨特的個性,讓人也很難討厭他們,只會覺得:啊~就是這麼一回事的感覺。彷彿現實中有這樣的人存在也很正常。 既然是在講媒體人,在人物部分就設定成爺爺是報社,爸爸是電視,孫子就是網路,依照時代變遷而作的規劃,是挺合理的。那當然各種不同的時代,觀念上就有所不同,也是其來有自。 不過不管怎樣,努力工作對於現代生活的每一個人,也都是每天要面對的現實。或許是這樣,慢慢的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本片主角和田優所要傳達的吧。 爺爺和爸爸的支線劇情也很不錯,不管是爺爺的面子固執談感情,或是爸爸的一生懸命工作,都顯出主角在草食男上的優勢,其實不如大眾外界那樣看待,反而能幫助身邊的人都漸漸的變成更好的人。 我想,這就是這齣劇主要透露出的暖男草食形象也能出頭天,不用擔心人生發生什麼風雨,只要有支持你的人就足夠了。 飾演爸爸和田秀平的佐佐木藏之介已經是很不錯的演員,在很多劇中都可以看到其精湛的演技,不管是之前《不知道就好的事》中飾演幹練總編,或是最早看見白色巨塔中的綠葉配角,我都覺得相當親和。 飾演爺爺和田寬的段田安則也是很常見的綠葉配角,最近一次是見到《半澤直樹2》後半段其飾演的陰險董事,也頗令人印象深刻。 主角相葉雅紀我是很少看到他演戲,上次已經是《貴族偵探》的時候,相較起來,我覺得這次的角色他演得更好,或許是更適合他。 整體而言,要演技有演技,要劇情

蜘蛛人 無家日-轉大人的告終系列作

很奇怪的,只要凡是蜘蛛人系列每次都要拍2~3部曲,這似乎也成為不成文規定。而且最後一定是悲劇收場。這部湯姆·霍蘭德Tom Holland的系列最終集,有別於前兩集的歡樂模樣,始終是要面對結局的到來。 雖說大鍋菜不好炒,但這次蜘蛛人也雷同《復仇者聯盟》似的,將過去的資源全部都用上了,且還炒得不錯。 劇情接續上集「神祕法師」的線還劇情,讓彼德‧帕克像鋼鐵人一樣承受全世界的關注,但又背負了莫需有的恐攻罪名,無可奈何之下找人奇異博士想讓全世界「有條件」的忘記他。說來其實很符合這一帶蜘蛛人小屁孩人設,預告片也剪出八爪博士、綠惡魔等經典角色出現,造成2021年末的一股期待與轟動。 為什麼說這次蜘蛛人將以前資源都弄上呢?因為奇異博士讓這一切也都合理化,施咒讓其他平行時空的正反派都來到他們世界,相對的就是要從最早2002年陶比·麥奎爾Tobey Maguire的蜘蛛人、2012年驚奇再起的蜘蛛人─安德魯·加菲爾德Andrew Garfield再次說起。 當年這5部電影的票房都不錯,連帶在這些IP(Intellectual Property)掌握在索尼影視娛樂(英語: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之下,有適當的時機為什麼不用呢? 於是這次湯姆·霍蘭德Tom Holland的蜘蛛人合約也將告終的情況下,順勢作了這一劇情。 姑且不論擁有漫威版權的迪士尼跟SONY之間的合約談判糾葛,起碼這次奇異博士的加入,也算是一種和諧結果。當然奇異博士也將在2022年有續集電影出現,勢必一起宣傳的互相資源利用也是應該的。 回到電影本身,經由前幾次系列作判斷,蜘蛛人始終在人一系列最終局都是個悲劇角色,不管在02年的或是12年的前兩個系列主角都是。這也讓一脈相承的青少年形象蜘蛛人轉大人這件事情,一直重演在系列電影中。 只是這次加入了過去累積的資源與記憶,像是再度消費前兩代蜘蛛人悲傷的過去,或是再度說明能力越強責任越大的經典台詞。加上一堆反派集結,真的是好不熱鬧! 像是鋼鐵人一樣結束的史詩感,這次一樣要結束在湯姆·霍蘭德Tom Holland的蜘蛛人版本中,最終維持一貫的英雄壯士斷腕決心,繼續獨自當悲劇英雄,青少年一樣轉大人去了。 本次的特效、配樂、鏡頭等都不在話下,維持一貫爽片的高度,不管你是在意劇情還是動作都能看得開心,推薦給大家。私心分數75分,算是中上水準。 至於後

再見KOBE

也沒有想過從此不能再看見 KOBE 的感傷,會於那天看完告別賽後,有那麼一點點的不捨。一切都是那麼水到渠成,那樣順理成章,早早知道了 KOBE 的退休計畫,也覺得還好,並非不能接受,但正如媒體的渲染,加上他偉大的戰績使然,是真的見證一個世代的結束。   相較 IVERSON ,我比較沒那麼感傷,也是因為 IVERSON 的後期球員生涯拖泥帶水,總有一種分分合合的不確定感,到最後他要退休了,早就是已經沒了感覺。也許對我來說戰神早就在離開 76 人時就結束了。   得知 KOBE 在退休告別賽的 60 分創下記錄,正逢進行辦公室的忙碌事項,所以也有一搭沒一搭的跟朋友聊,那大概是爵士放水云云,直到回家觀看了近似明星賽規格的場面,加上完整賽事後,我覺得跟喬丹還能在巫師得 50 分的感覺一樣,很驚訝。   沒有特別之處,沒有放水,有的只是堅持,你會看見他還是打鐵,還是硬要投,只是多了一種從容,他知道這就是工作,也必續讓大家開心一點。不管是砍三分,還是中場傳球快攻,他知道工作要做什麼,也知道大家是來祝賀他退休,就如此罷了。   這的確就是 KOBE 讓人感覺的印象:愛他或是恨他,沒有中間,就像他3代時的廣告詞:Love me or hate me。 NIKE 廣告詞 人們對我好惡分明 非黑即白 一向如此 Love me or hate me, it's one or the other.Always has been. 厭惡我上場 我擺架子 Hate my game, my swagger. 厭惡我的技巧 我的野心 Hate my fadeaway,my hungry 厭惡我是個老鳥 萬夫莫敵 Hate that I'm a veteran,a champion 隨你的便 再加把勁恨我也無妨 Hate that.Hate it with all your heart. 反正 我正因為同樣原因被擁戴 And hate that I'm loved for the exact same reasons 2016年寫

鳥人 Birdman-一鏡到底的經典範本

作為那年奧斯卡的大贏家,鳥人是部讓我驚艷的電影,在此之前,我還真不知道演過蝙蝠俠的米高基頓,還有在拍片且入圍奧斯卡。    故事以曾演過英雄「鳥人」但之後過氣的演員,渴望在百老匯重出江湖為出發點,道出很多延伸的故事,不只就主角米高基頓的影射(個人認為這也很像,因為他演過蝙蝠俠系列),再加上豐富的角色塑造,如他女兒艾瑪史東飾、更出名的配角愛德華諾頓飾等等,都接連帶出:一個人身邊多少都會有些關鍵角色影響你的生命。    這片在技術方面也十分出色,除了大量的長鏡頭之外,良好的剪接也是讓此片加分不少的特點,只要一看下去就會變成第一人稱似的無法停止,這種拍法自然考驗演員一鏡到底的實力展現,而剪接處的接縫就會是技術面很好的發揮。    本片的配樂也堪稱一絕,由於我常會到處亂聽音樂,在配樂部分我想近年只有「進擊的鼓手」能與之相提並論,片中運用大量的鼓聲與敲擊樂器,帶領觀眾一起進入緊湊地、真實與虛幻的交錯世界,充滿戲謔及表現張力。    令人開心的反而是那看似不好的故事發展,往往以讓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做轉折,使觀眾可以再次體會不一樣的想像空間,如鳥人的英雄白日夢、主角發洩的場景、甚至是最後的結局等,其實,人生沒有那麼不美好。 預告片

輸這件事,誰是最難過的人?-2016雜文

最近最大的事情就是KD轉去勇士這件事情了,不管是燒球衣、罵不停皆有人在,也有人懷念以前那個美好時代,球星幾乎是球隊代表的時代,忠貞不二。 但事實上,我認為不管球員去哪裡,都是他「個人」選擇,你可以說甜瓜為了賺錢去尼克,但他永遠拿不到總冠軍,你也可以說LBJ為了總冠軍不惜西瓜偎大邊投靠勝算比較大陣容比較好的熱火,最終,他們都必須為了自己的選擇負責。 在還沒去熱火前,LBJ曾經跟大歐聯手,也曾靠一己之力打進總冠軍戰,但最後還是無功而返,第一回在騎士7年的時間並不算短,你得想想運動員能有幾個7年?所以最後選擇熱火組三巨頭,一方面是跟WADE的交情,一方面自然是想拿個冠軍。 相較之下,賽爾提克三巨頭當年就比較沒有反對的聲音,那是因為三人皆在各自領域努力好久,最後只能想出這法子試試,同時也捧紅了一大堆雞犬升天的RONDO、PERKINS、TONY ALLEN等等球員,除了沒有建立王朝之外,其實也算值得了。 今年的雷霆在好久不見得威勢之下,打到3:1的絕對優勢,但最終還是輸給勇士,後來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其實有好幾次KD都很接近冠軍,但都無法如願,我本以為他今年會去湖人,反正KOBE也走了,但事實證明他要全拿。 全拿的人生就代表你要付出比別人多一點的努力跟多一點的責任,所以KD會被罵是很正常的,因為對主場球迷來說,那是一種背叛。但誰能代替他去承受那些未能奪冠的失落?讓我想到了棋靈王裡面說的:輸棋,最難過的其實是棋士本人。 祝福你~KD!

若你委屈自己,任誰都能刻薄你:小資世代突破盲腸的30個人生亮點 讀後感

近年來有很多的網紅,不論是做影片或者是做部落格,甚至於有些是在做個人推銷的,那基於這個原因,我也認識了黃大米,這一個在FB上面有一些聲量的作家,進而了解到他著作的書。這本書是在說一些職場上面的文化以及如何打拼的現實故事。 這樣的書在台灣來說有很多人都出過,但是我覺得他特別有趣的是有很多的層面,相信是在職場上面打滾10年、20年的人都會心有戚戚焉。 這本書的共分三個部分來介紹: 首先第一個是職場力,再來是夢想力,最後是感情力。這本書的絕大部分有黃大米本人融合了他之前觀察到的一切,經由化名書寫成各種不一樣故事,每個章節中來說明他要講的道理是什麼。 個人我覺得最精彩,跟我的觀念不謀而合的是職場力這一個章節,黃大米主要是在講述一般人對於職場有些不正確的觀念,甚至於說不應該自認待著久就是比較厲害,相反是你必須要常常有居安思危的心,你必須要拿出自己的籌碼向公司談判,甚至於說加薪這種事情也是一樣,如果你沒有為了自己去爭取的話,本來就沒有人會為你爭取的。 雖然有一種老調重彈的感覺,但及早規劃理財或是發展第二專長這些東西,在如今社會已經不再是什麼新想法,現況是不只發展第二專長甚至第3456專長都有可能,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用到這些專長,有可能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跟對的人身上的時候,你就有可能可以發揮出來,會更為你的職場拓展出更多的可能性。 夢想力的部分,他的觀念也與我非常類似,就是人因夢想而偉大件事絕對是真實的不是虛假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常常在工作上面分得清楚自己所要什麼?假設你年輕的時候多吃點苦是為換多一點的經驗跟歷練,還有累積多一點資源跟人脈,這樣子是沒有錯的。但等到你到了30之後呢?你如何運用這些資源跟人脈讓自己的地位可以更上一層樓?這是一件必須要去思考一下再執行的事情。 感情力的這個部分,他也說明到了在建立了人脈有四大關鍵: 第1.是不勢利眼肯幫助落水狗,患難之情最深刻  第2.是自己要有實力 第3.做人真誠才能有好人脈  第4.工作態度佳人人脈自然來 另外也提到了要決定好自己的離職日期,因為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所以始終也是要知道對於工作在這份工作上面,到底要付出到什麼時候?可以做一輩子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不行的時候你自己心裡要有數,必須設定一個自己的停損點、跳躍點,不管你是因為環境好或不好而離開公司,到時候你早就有心理準備了。 這個章節也寫到了關於攀上人生高峰的三個重點,那他提

分眾時代-2011雜文

 打從i phone開始,至今已經約莫兩年吧,可以看見許多的觀念、硬體就此被打破,當大家開始認同蘋果所帶來的便利,突破以往的新型態機型也開始產生。 無獨有偶的,如蘋果mac電腦對微軟pc,在手機這時出現了google的android系統對抗i phone的os,兩大陣營不言而喻。 就我個人的經驗看,真的是進入了一個劃時代的地步,想想那些好像在科幻片中才能看見的螢幕觸碰轉移畫面,今天真的都可以實現,但,真的就能進入了所謂「未來」了嗎? 當我坐捷運時,我會看見至少一位在用平板電腦,或是幾位在用智慧型手機,在我年輕的時候,我戮力追求那些當時所謂先進的手機,完全不能同日而語,頂多就是有pda的手機罷了,更遑論現在還能聽mp3、或是看線上影片傳遞即時訊息、打卡拍照、下載應用程式或遊戲等等,真的現在有了智慧型手機就等於擁有一台小型電腦般,可以豐富你的生活每一刻。 你可以在例行應酬聚餐、或是等捷運、等人的時候把玩你的手機,你也可以在無時無刻想開啟「與人隔絕」模式時,啟用這些真的異常先進的小東西。 只是我常在想,真的使用這些東西的人,到底是誰? 無非是重度、中度、輕度的人們所構成的使用者習慣,而重度者當然如年輕人或是平常對於新奇事物就有在鎖定的族群,這類人往往能掌握最新科技,了解趨勢,當然對他們來說上手一點都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沒有多餘時間可以研究。 中度玩家,這邊的範圍我想就廣泛的多,無論你是因為初探之後很有興趣的去玩,或是因為感覺「大家都在用」沒用好像怪怪的,或是你是被迫理解到「似乎不用」會導致自己脫節的不信任危機感,這些中度玩家所產生的擁有狀態,有可能使得情況變得更好、或是更壞,畢竟,大多數人使用的情況下,不免會造成行動排擠。 輕度玩家,他們也許對於電腦觀念不了,但在一些機會之下,也願意嘗試,可能了解又模糊,可能想用又覺得沒有必要,而事實上,你我的身邊很多人屬於此類人物,他們不會是年輕的,不會是中產階級,所以智慧型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存在。 我可以大膽的說:智慧型絕對是好,也是趨勢,但要達到每個人都願意使用,起碼要等到上個四十歲以上世代的人過了,才有可能。 至少,你我的父母,或是超過五十歲、勞力職業的人,他們需要這些東西幹嘛? ipad的出現,讓大家可以看見電子化的未來,無論是書籍、雜誌、影片、遊戲等等,都有別以往的呈現手法讓我們感到驚艷,只是,這樣的效期能維持多久

恭喜Lebron James-2012雜文

 隨著今年NBA畫下句點,每天不愁沒NBA看的日子結束了,今年有太多令人驚奇的事出現在NBA,3月的林來瘋一同見證黃種人也會打球且七連勝的奇蹟,賽爾提克高齡KG的回春表現,雷霆的年少得志、老少並起和諧非凡的馬刺…..等等;雖然在去年聖誕節前,我們還不知道何時才能結束歹戲拖棚的勞資協商,就像耶穌降生似的,都如期在聖誕節開始,就算只有66場,也比十幾年前,馬刺第一座總冠軍的例行賽50場合理許多,最終,一個不算太差的對戰組合與結局─就在雷霆與熱火5戰完畢下,我們一起放暑假了。   按照各種數據,且充分休息的雷霆,理所當然應該是他們拿冠軍啊?在最後總冠軍戰前夕,我也是這樣想,當然波波為奇(馬刺總教練)的一番話也很有道理,他說雷霆擊敗了小牛、湖人、馬刺,這幾支在過去13年包辦10座總冠軍的球隊,今年非它莫屬。但說實在話的,小牛去年在放棄錢德勒、巴瑞亞時,你還相信今年他們可以拿得到總冠軍?而且他們才拿過一座,這是要比什麼?   更不用說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小飛俠老了、賈索倦了、放走歐登、費雪,留下不太和平的世界和平先生,和只有擎天一柱的拜能,配上新官上任壓不太住的總教練麥克布朗,這樣的湖人有看頭嗎?倒是在季後賽前的臨門一交易,換來騎士的後衛席賽斯,真的是令人出乎意料的好棋!但依舊無損湖人今年的目標,進入季後賽(我是這樣認為),至於打到哪裡?似乎不是那麼重要?   這季的馬刺最令人激賞的就是打到西區第一,鄧肯回春、法國小跑車帕克、基諾布里與一票年輕人換血順利,有老的經驗與少的衝勁,照理說也是奪冠熱門,可惜他們敗給了更想得到勝利的雷霆;去年雷霆輸給小牛,是很難能可貴的季後賽經驗,我相信他們就如去年的熱火一樣,今年會發揮極高的鬥志與球季捲土重來,無奈,他們並沒打過總冠軍,所以今年輸在最後一回的經驗,兵敗如山倒,最終以四連敗結束。   數據上理論上,都是雷霆戰了上風,看起來好整以暇,也鮮少在季後賽系列打到第七戰,擁有主場優勢與年輕主力,加上老將費雪加盟,今年的雷霆很有少壯前鋒,銳不可擋的氣勢。此刻我的心情是矛盾的,我覺得各方都在看好雷霆的時候,他們似乎少了什麼?   我看見JAMES今年與以往不一樣,那個不可一世、幼稚的少年人,今年收起嬉皮笑臉,不管打得多好,總是那副撲克臉。去年的慘痛落敗,就像是我看棋靈王的收穫,輸棋的最難過最痛苦的是誰?一定是棋士本人,籃球、棒球、人生亦然。當你看見東區

書豪人生落幕了-2012雜文

 最近林來瘋將降臨休士頓火箭的事情,終於在火箭報價後,紐約尼克選擇不跟之後有了定奪。說實在就會讓我想到在台灣一樣的媒體生態,也差不多會使得原本可以善終的「搶林風波」變得風風雨雨、十分高調。 其實大家都知道林書豪的價值不在於他的球技(當然不是說很差,現在甚至說他是亞裔除了姚明之外的第一人也不為過),而是在那麼多的華人社會中,林書豪的影響力、行銷效果是無遠弗屆的。但一向愛好金錢的紐約尼克,為什麼會這樣放棄了這塊瑰寶? 由幾個面相來看,其一我認為尼克內部並不安穩,在火箭尚未報價前,都透過媒體來表達一定會留下林書豪,不計一切代價也會跟上其他隊伍的報價,讓整個市場都覺得大有可為;但短短的數天,尼克天字第一號王牌甜瓜跳出來發表:認為火箭給林書豪的報價太誇張。接著去年陣中從中國CBA回來尼克的板凳暴徒JR SMITH也公開聲明若因跟著火箭合約留下林書豪,整個球隊氣氛會很不好。 當然這些都是事實,但很顯然有幾個問題點是值得我們來看看,第一,尼克為何允許甜瓜與JR SMITH公開發表對這件事的看法?這不就意味著尼克管理出了問題?沒有辦法讓球員閉嘴,專心打你的球就算了,有些話可以想不能說,或是說了外界會如何看?顯然若不是尼克管理階層有問題,那就是要逼走林書豪。 當JR SMITH說了貌似:你這菜鳥,憑什麼拿那麼多錢的時候,的確在球隊融合上會有變化,所以JR SMITH是說出很多球員的實話沒錯,但他不需要考慮市場、行銷,今天只是老鳥心態覺得,憑什麼? 好了,那搞到這種田地,尼克要怎麼續留林書豪?內部都擺不平,留下林書豪只是繼續上演「尼克人生」,大家就來看笑話,也不用想總冠軍了。尼克官方給了一個對外的臺階下,意指尼克若比照火箭合約簽下林書豪,在第三年的薪水會太多、爆表,姑且不論之前放話不惜一切代價留下林書豪的言論,但尼克在商言商的談判能力真有這麼弱?再怎麼樣,這幾年他還是透過交易換來史陶德麥爾、錢德勒、甜瓜安東尼等等超過一千萬的大牌,還怕聯盟豪華稅(豪華稅為避免大牌球星齊聚一隊,NBA聯盟制定出團隊薪資上限,凡超過的隊伍,必須支付球員及聯盟等價的錢,等於是兩邊付,許多球隊為避免增加成本,有限度的超過或選擇不超過,但球員對球隊競爭力有直接影響,是各隊每年課題)?不會到第三年再透過交易清出薪資空間嗎?以紐約這麼市儈的作風,豈是難事? 說到底,尼克官方的猶豫不決,讓自家球員頻頻對外放話,使得最後

《小丑JOKER》-愛我或恨我

隔了許久,我也想來寫寫小丑,這部上映前就耳聞得到威尼斯影展金獅大獎的片,其實好看是不用說的,只是有幾個現象讓我覺得它有別於一般片子。 1.虛構又真實的故事 小丑其實是漫畫蝙蝠俠故事中的一個反派,只是在之前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蝙蝠俠系列中,再一次的推向顛峰,同樣的我認為這次的小丑,也是因為有那些前輩們的力量,才造就出如此不凡的威力。 但當一個如此虛構的角色,又演出現今我們在這個時代遇到一樣的問題,那不能不說相當貼近現實,即便它是一個虛構的人,但他演繹出一段又一段我們都會發生會似曾相似的故事時,你就會認為他是活的了。 2.愛恨分明 這部片上映之後,我觀察到一些變化,就如同NBA球星Kobe Bryant的廣告詞一樣,「愛我或恨我,只有一個答案。」,很多人喜歡此片,也很多人不喜歡。 我見過很多人對於小丑的反感是在於「不舒服」,這也是小丑之所以很有意義的一個重點,許多人無法分析出再觀看本片時的情感或是思緒,個人認為那歸咎於我們身處這個時代的「快速」,所帶來的負面副作用。 像現在很多人都只看圖不看文字,或是連文章跟說話都無法好好表達一樣,意思就是很多人不能「整理」自己,有時候你放過或是逃避就算了,於是這些負面的情感會堆積在你的內心深處,直到有一天爆發或是毀掉別人與自己。不然就是保持行屍走肉的生活。 電影中不管是霸凌、欺負、或是歧視,這些東西都屬於我們真實社會中,永遠不會根除,因為人始終有罪性,或許有的人沒經歷過,於是就會對這類型的片沒有抗體,就會造成反感。這也是很顯而易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喜歡的人呢?那當然大多是能同理生活中的痛苦,那些不舒服的東西,因為成為我們人生的一部分,所以我們能喜歡此片,此片道盡了我們這類人的想法與不滿。 也因為這樣這部片剛好碰上我們整個世界的緩慢衰退,生育率、經濟成長降低,於是日子不會好過等等,這些很貼近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所以讓人很在意又厭惡的接受這樣的電影作品。 本片以一種傳記式的方式,來表現一個虛構的人物,而又造成很不錯的效果,當然男主角瓦昆的專業表現不在話下,甚至有人認為可以問鼎奧斯卡影帝(我覺得可以,但要看對手是誰),都為這部電影樹立標竿跟里程碑,也許可以將這幾年一派漫威電影不是電影的說法稍稍平反(雖然本片不是漫威是DC且類型不一樣),相信只要有好的題材與故事,我認為也是可以是一部好作品。 話說私心感想,這也是一種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因為相

IE80-經典就是經典

在多年前某個接近過年的冬天,我記得那天很冷,但我迫不及待的在廁所打開包裝很爛,用報紙包起來的IE80在拆卸中,如同拆禮物一樣將一層層報紙撕開,我的心不禁十分雀躍,見到盒子後,心中吶喊:這就是我夢寐以求的旗艦耳道IE80!  IE80縱橫耳機界多久?其實我並不知道,只是在我接觸耳機時,就常常聽到它跟IE8,跟IE8最大的不同,聽說只是一個要煲機一個不用(煲機是指耳機界流傳一種作法,將耳機歷經數十到數百小時的音樂使用,可以達到更加開闊的聲音境界),但我對煲機實在是興趣缺缺,所以就買了IE80。 我也忘記有沒有去試聽了,照理說是有,只是當時我入手的時候那種震撼感覺,還是很多HI-END的感覺,聽著就覺得很有音響感,那種包圍感跟所謂大多數發燒者說的「暖」,我都感受到了,更不用說他們家一定有的低音,量跟質都十分滿意。 這支耳機雖然是跳水(指某些東西折價很多)買的,但也還是我唯一最貴的耳道耳機,直到現在沒有超越它的,無論是價格跟耳道耳機來說。 IE80寫的跟懂的人應該很多,所以這就跟九把刀說的理論類似,他說如果問他你都看什麼漫畫,他不會為了譁眾取寵說一些冷僻的,而是也會說七龍珠、灌籃高手。這個部分我也是相同意見,IE80之所以能那麼長賣、歷久彌新,是因為它真的夠好。 圖以後再說吧!

UE700的福袋

 那一年踏入耳機領域後,剛巧碰上離我家很近的加煒剛搬去公館做了過年活動,這個活動在多年以後想起來真的是盛況空前,我想再來一次應該也會有一堆人搶不到。 記得好像分1000、2000、4000跟8000還10000的福袋,不過當年因為菜比巴跟沒錢,其實不會了解那些高價位的價值,所以先買了1000左右的2個吧,裡面價值大概2K到3K左右,但我最終沒有留幾支下來,正如一些老前輩說的一樣,直接攻頂才是王道,但菜比巴大多不會這樣冒然行事吧。事實證明,的確是有道理的,這就像裝備升級一樣,從1000耳機聽到5000聽到10000絕對會有程度上的不同,當然也有很多人戲謔的說:聽不出來是好事。 話說當時我其實是想買同價位的SE215福袋,但被別人先買光了,結果只能選UE700,心裡想:這什麼鬼啊?但無知如我一個初心者,也是很正常的。後來聽了驚為天人,想說我還真小瞧了這跟豆子般大小的耳機。 當年一般比較據知名度的大概就是Sennheiser的IE8或IE80、還有SHURE的SE535、Westone W跟UM系列,當然Ultimate Ears也有長相怪異但好評的TF 10廣為人知,還有之後UE900的面世讓其知名度大增,這些自然是我了解之後的後話了。 在UE700的特色之中,就屬唯一缺點低音缺乏,除此之外的皆是優點,而且也是少數我老婆也喜歡的耳機之一(另外一個是被貓咬爛的CX200),在配戴感上確實是不錯,加上不俗的雙平衡電樞式驅動器(俗稱動鐵,本機配置一高音與一中音),這也難怪會讓人為之滿意,因為動鐵式的強項在於其精密的解析能力,但低音通常就是硬傷弱項了。只是在低音的表現上,我覺得有一點俏皮微妙的感覺,因為它的低音是給人一種微微的跳動感,像是鼓棒在爵士鼓上的輕敲,你感覺得到它的力道,但不是很有力的那種,所以不是很喜歡低音的人或許會很滿意。 在耳機或是音響的世界中,大家常常被低音所震懾,那是因為低音最容易被了解,也最容易感受到,曾經跟朋友討論過,低音在聲音物理學當中是一種力量,所以大部分的人會很快的理解低音,就像路上某些懂茲懂茲的改裝音響汽車一樣,總是低音可以讓人知道他們的存在。 雖然這耳機的低音不充沛,力量也小,但相反的若你喜歡中高音,這是十分適合你的選擇,只是應該也停產了,不知道會不會有重出的一天?

兔嘲男孩-悲傷的二戰新喜劇

漫長的飛機上,還好有一些不錯的電影可以看,讓旅途不致於太過無聊。這部今年奧斯卡入圍了很多的好片,終於有機會一睹風采。 同樣是根據二戰為基礎做劇情的電影,但當角色換成德國人,是否有不一樣的觀感?舊這部電影中來說是有的,劇情上使用德國小孩當主角,從他的角度以有限的眼光去看這個真實存在的世界,就是兔嘲男孩的主軸。 一般而言對於二戰來說,日本跟德國的軸心同盟,被大家一致性的冠上邪惡之感。但要知道的是凡是都有一體兩面,當時這兩國難道是百分之百全國人民同意發動戰爭的嗎? 當然不是,就像好學校有壞學生,壞學校有好學生一樣,德國跟日本,都不是所有人都認同戰爭的。只是因為取得政權的政黨,所作出的重大決定。 特別是在德國,將法西斯民族主義推向高峰,對比共產主義來說,其實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故事就從小男孩開始,小男孩的世界是尊崇納粹,以元首希特勒至上的氛圍環境重滿載他的生活當中,久而久之,也被洗腦成服從納粹,你的人生就有盼望就是正確的道理。 在戲謔搞笑的前半段中,可以看到軍官跟媽媽將這悲慘的世界包裹成一個無憂無慮的生活環境。這就讓我想起多年前,羅貝多貝里尼同樣以二戰為題材入圍跟得了很多獎的「美麗人生」。 一樣以歡樂包裝悲劇,讓人間充滿希望的想法,造就這些人性的價值。 話說回來,在小男孩經歷爆炸受傷,待在家裡的同時,意外發現家中竟然有猶太人的存在,這對身為納粹童子軍的主角是一番震撼,隨著故事的推演,加入有趣的少女跟小孩的節奏,透過了解彼此之後,就會知道沒有什麼不同,人就是人,會難過會開心,會不知道未來會徬徨,這些是不分種族的事。 在後半段劇情急轉直下,隨著發現母親的秘密與死亡,蓋世太保的追查和戰爭即將結束等等,將整個劇情帶到高潮後嘎然而止。 這才會發現,那些胡鬧的軍官,看起來荒謬的納粹童軍,就是在活出當時某些人不能不為的生存法則。及至最後,小男孩因為孤單寂寞而說了謊,騙猶太人少女戰爭是德國贏了,相信觀眾也都心情酸酸的。 戰爭可以看出價值與光輝,即便不堪的世界上,我們還是能透過某些人的好,去相信人的良善,這些是不分你我跟種族、性別的。

雙子殺手-李安拍的平凡動作片

之前差點想去電影院看的一部電影,隨著現在看風向再去電影院的動向使然,才能好好的降低踩雷,不讓發生去年「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憾事重演。 這次又是飛機上看看就算了,劇情大家都很清楚是複製人的故事,當你老了,年輕的人是否能幹得更好?甚至幹掉你? 這就於技術體力活來說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是經驗跟學問,可能不是這樣子,但這就不是電影的重點了。 據資料上說該片以每秒120高幀率、4K、3D的罕見高規格拍攝,依稀記得這好像是本片的一大特色,但我個人相信好的內涵劇情大過一切,所以最終沒能打動我去電影院。 飛機上10吋左右的螢幕上看,其實也看不出什麼所以然。其中比較特別的大概就是動作場面令我印象深刻,尤其是飛車與摩托車追逐那段,我覺得李安也不輸一般動作片導演。 至於其餘的部份,劇情選角都剛剛好,沒有大錯小錯,但也沒有爆點,是一部大家都能想到結局的片。 我想這個劇本裡面,大概吸引李安的點是複製人也有情緒跟個人感受,以往在複製基因這一點也是因為靈魂等等的元素,而有醫療道德的爭議,所以這部片也不例外,在年輕的主角身上一樣有那個年紀的煩惱的思想,所以人並不是機器,一旦複製也沒那麼好操控。 但這些東西,其實也是老調重談,所以這部片也註定票房口碑都一般的命運,在加上高楨率的拍攝,成本又會墊高,最終表現平平。 所以這個片子,就有空再看看吧,沒看也不會覺得如何。

茱蒂-時代的眼淚,重返螢幕就得獎

剛好英國回台的時候,看了這部描述英國內容,同樣得到奧斯卡2項提名與獲得女主角獎的「茱蒂」。 隱約知道這應該不是一不好下嚥的戲,所以拖到回程才來看。今年的奧斯卡確實分獎項分得很好,男主角給「小丑」,女主角給「茱蒂」,我覺得非常合適。 跟一般的傳記電影一樣,困難的點在於怎麼去包裝好這些歷史人物。如同紀年來的波西米亞狂想曲跟火箭人,掌控故事跟節奏都十分得一已經是標準配備,剩下的真的止能靠硬底子演員去詮釋好角色,賦予他人味。 許久沒有見到瑞妮齊薇格,記得最近新聞顯示的整形或是其貌不揚等等的評論四起,確實看起來是有點奇怪,不過對於演出茱蒂·嘉蘭來說,或許也是一種加分。 整個故事在類似愛麗絲夢遊仙境中開始,述說一個女孩成為巨星的故事… 電影中不斷穿插茱蒂·嘉蘭的現在與過去,現在是一個婚姻觸礁,與孩子聚少離多的過氣美國歌手;過去則是一個年輕少女因為壓抑跟希望交錯的奮鬥歷程。 這部電影就在不斷描寫茱蒂·嘉蘭一生中不斷面對人生的無奈與價值中持續下去,可以看見如同一般人常言不變真理:「努力不一定成功、成功則一定要努力」,而茱蒂·嘉蘭就是這樣一直在努力,上天也給他足夠的歌喉和天賦,讓她可以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傳奇歌手。 但在她努力之餘,更多的是無法取代的寂寞、忙碌的工作、一團混亂的人生。正如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一樣,你選擇怎麼活,其實都是很辛苦的。 尤其是在擁有名氣之後,也會遇到許多佔便宜,想利用你的人。這時候就得花很多心思分辨處理,但再怎麼厲害的人,也會因此鬆懈。於是可以看見茱蒂·嘉蘭的晚年,為了錢到處工作,甚至離鄉背井到英國去巡迴演出。 這部戲的好看之處,也是在於瑞妮齊薇格將那些低潮、傲氣、痛苦、徬徨演得入骨的演技,真切的看出茱蒂·嘉蘭在她晚年的時光中,如何渡過那些難關,從失敗中站起來,學習尊敬她最重要的歌迷並證明自己。 所以個人認為的確如瓦昆之於小丑,瑞妮也之於茱蒂一樣,這個獎項是沒有懸念的。由此可知茱蒂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戲,對於族群的包容也有深刻的描寫,即便是同志,她也知道愛沒有分國界,喜歡她的歌的人,也可能因為她的歌聲能振作起來。 這就是所謂的巨星與社會責任,不只是為了錢,更是為了錢之外的東西,獻給粉絲與支持者,互相支援與互相激勵的過程。 在現今笑貧不笑娼的世界中,「茱蒂」或許可以喚醒你對於成功有另外的認識。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阿諾賣老命到底行不行?

又是一部曾經我想去戲院看的片子,如今再度印證不去還好。原本想說又可以看見阿諾再度飾演終結者相當高興,但這片的劇情終究又是一個歹戲拖棚延伸出來的分支荒謬。 集合第一代的兩個主角莎拉康納跟阿諾飾演的終結者,是去年吸引我的一個特點。心想應該可以有點期待吧? 同樣在飛機上看完這齣戲,前半段的營造相當不錯,但最終還是流於表面的努力奮鬥熱血情結。怎麼說呢?前面劇情述說兩個同時穿越的不明人士,在墨西哥引發的一些事件。不用說穿越必定是一正一邪,不然怎麼演下去? 同樣與第2集一樣厲害的終結者反派,這次更加進化可以使出分身,這的確是過去沒有達成過的特效。加上近乎不死的機能,搭配現在網路的發達,這部片有很多很扯的地方,也讓人覺得合理起來。 例如,很快的透過網路可以找到對象,或是甩開後很快的可以追上來,這些都是我覺得很有趣的優點,簡直像鬼片一樣糾纏不休。 另一個有趣的點就是阿諾所飾演的終結者,因為過去的天網已經不再,所以他變成一個沒有任務的終結者,反而變成人道主義的信奉者。這個轉折也沒有不合理,就感覺連機器都要找個目標直到毀滅,這樣的設定其實是有邏輯的,也增加阿諾的有趣可看度,只是莎拉康納看見它演的狗血劇情,我就覺得有點矯情一般般了。 最後搶了飛機然後又追又逃又墜機之下,就是這麼剛好一定會到一個可以消滅終結者的地方,既然是動作片就不多贅述了,反正特效看得開心比較重要。 文戲的部份是讓我很出戲的感覺,完全沒有什麼被帶動,包括刻意要營造的新領袖,在未來救了穿越時空的生化人等等,沒什麼讓人經驗的劇情跟演技,有的場景就讓人覺得很理所當然的那樣,你也可以想像到的發展,所以沒什麼令人驚訝的點。 總體來說,是一部我大概不會再看也不願再看的片…

霹靂嬌娃2019 -妹正 其他沒了

  一度以為艾瑪華森有演,結果是克莉絲汀·史都華,大概我覺得都差不多吧! 同樣覺得預告跟名稱聽來應該是好片,但一樣失望告終。同樣為飛機上看完的無腦電影,近年來出特效的片挺多,但感覺劇本才是最缺乏的,因此本片也沿用之前的系列而成。 但整體上來看,冗長有餘,拖戲的部份也不少。劇情同樣有個開場白,像是不可能任務那樣,秀一下特務的厲害。之後回歸到主線上,乍看之下前面兩條路線沒有關連,X教授退休,然後辣妹照常執行任務,直到後面才顯露出反派是誰,雖然這樣的作法很特別,但是隨著太過多的鏡頭跟時間,只會消磨掉一般人的耐心,劇情也一點都不重要,反正嬌娃特務必勝。 活脫就是一部介紹各地景點的片,不用需要什麼理由,去那個國家,美麗風景,作些好像很重要的任務,已經是此類電影的套路。與過去的霹靂嬌娃不同的是,這次第三位嬌娃是臨時加入進去的。 這樣的作法自然有別以往,包括加入黑人特務為主要角色,也都是不太一樣的突破。只是這些巧妙的設定,依舊無法突破以往此類特務片的問題,充斥耍帥的武打場面,打扮美美的造型,感覺加入這個世界後,除了她們的其他人智商都變低,然後也打不贏,不會流血。相當正面的一部電影。 優點則是中段的反派安排,別有巧思的引導觀眾認為反派竟是身邊的頭頭?但最終鋪梗最久的X教授才是有他的用意,但其實深度跟刻劃不及007系列,總是有點小兒科感。 基本上,嬌娃的身材跟衣服都還是很賞心悅目,但除此之外,完全一無是處的電影。

教場-負面就是正面

之前看完「東京大飯店」後,就發現這部同樣木村拓哉飾演的特別版日劇「教場」。有別於東京大飯店的熱血,這部日劇完全以冷調處理方式來敘述故事。 教場指的就是日本培育警察的訓練所,各國的警察大概都差不多,都有類似的軍事教育,包括訓練服從、體能、判斷等等的課程,教場裡面演的就是各種學生為單元,加上木村飾演的教官所解決的各種事件。 正如社會上有好人跟壞人,學校一定會有好跟壞學生,總共2集的教場,可以將其視為上下集的方式觀看,每個單元劇都頗特別,也很真實的反映出各種人的不同,每個人進入教場的理由不一,有的是想利用這體制、有的想復仇、有的想報恩…等等,木村則是以一個令人嫌惡的態度與個性出現代學生面前,絲毫不帶感情的叫每個學生退學。 其實這些都是在訓練學生,如何面對一些抗壓性,和選擇正確的道路。因為你們是警察,所以自然要求要多一點的原則,充斥在木村所飾演的教官身上。 也是因為相信人性,所以他常常挑戰人性。他在劇中最常問及的是:你認為教場是什麼樣的地方? 同樣的,我認為也可以運用在生活上,其實大部分的人常常埋首於工作與生活,常常沒有問自己:你認為你的生活是什麼? 人往往活著不是指依靠食物跟外在,更重要的是抽象的內心。所以在教場之中,木村以其擔任過刑警的觀察力,去觀察每一個有問題的學生。 這也算是一種因材施教,因為有問題才能及早預防或是教導。人生當中沒有問題才是虛假的,所以時時面對自己的問題,與他人共同解決問題,這些都是身為警察必須做到的。 對於這樣一部片,我覺得日劇之所以能很屹立不搖,不受時代影響是在於內容的多樣化,日本有這樣冷僻的劇作為堅持內容,實在是難能可貴。 在此推薦大家可以看看,這部有點像嚴格莒光園地的劇。

東京大飯店-熱血吃吃吃

相隔好久沒看木村拓哉的日劇,上次看完整的一部應該是「月之戀人」,曾經是票房毒藥的他,在娛樂圈關係應該不錯,這幾年還是一直有新作產生,最近還出了個人音樂專輯。 但如果你要說有什麼新意,我覺得是沒有的,就是一般的熱血套路,將一個落魄的天才廚師如何將過去的同伴一一找回,雪恥另建光明,大概就是這樣的故事。 劇中主要說的就是法國菜是所有料理集大成的藝術展現,所以眾人無不爭奪米其林星級的認證,來肯定自己的廚師價值。 獲得米其林一星的餐廳表示在同類別裡出眾;二星代表廚藝高明、值得繞道前往;三星為最高星級,代表餐廳供應的料理出類拔萃、值得專程造訪。 以上就是關於米其林的說明,大家去獲得三星吧! 有點像是航海王那樣,大家要成為三星王啊!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東京大飯店展開序曲。 然後每一集就是一個夥伴的套路,或是解決問題直到最後。這就是王道日劇的法則吧~ 雖然不難看,但也沒什麼意外的東西。日劇的精緻都恰如其分,不該延伸的愛情戲也沒有刻意演下去,我覺得這就是日劇的好處。 集合近年火紅的澤村一樹、鈴木京香、及川光博等大咖配角,只要加一點熱血跟危機入世,就可以製造每一集的主題,主線自然就是獲得最高榮譽。 這部還挺有趣的是演法國總編輯的富永愛(劇中名字是琳達・真知子・理察,個人感覺假掰)超像草彅剛的,也是一種惡趣味吧! 另外厲害的日劇標配,一定要有主題曲,由好久不見的傳奇歌手山下達郎所量身訂做的「RECIPE」也十分好聽,一瞬間我以為又是久保田利伸,後來才知道是山下達郎,推薦給大家。

我要準時下班-上班族的夢幻哀歌

這齣去年準時追的戲,由吉高由理子跟向井理飾演主角,演出工作到底要怎麼拿捏上班與準則的態度,是一部我覺得很切合現在這時代的戲劇。 一般來說,台灣跟日本都有過勞的狀況,所以這部戲更加讓人覺得切合現實,也是這個日劇想要表達的重點。 工作基本上準時下班有什麼錯呢?既然要求準時上班不就應該準時下班? 但無奈的是日本也會有過於表面化的壓力,特別是重禮貌而不重內情與人情的話,就只不過是作假。台灣雖然不作假,但也有些「慣」老闆認為你多加點班是正常的,甚至是必須的,好像欠他一樣。 這就牽扯到真實跟虛假的問題,如有能力在上班時間內處理好,並且可以獲得下班私人時間放鬆,這有什麼不對?但也有些主管或老闆就會認為你不夠上進,應該為公司多盡點心力跟賣命才認為你很積極進取,但實際上台灣很多都是靠PLP才能保住位置的人大有人在。 而且有個說法是:要加班的人才是能力不足,能力足夠的人上班時間就夠了。 所以,我是覺得人生不是只有工作,跟女主角一樣觀念。 裡面所演的主線在於男女主角又回到同一個工作環境,但男主角因為過去過於認真在工作上而分手,也間接導致女主角不想多花時間在工作上,畢竟健康不是錢可以買得到的。 支線則是按排於每集不同同事或是突發事件中,如一般日劇的安排,節奏感掌握的十分好。在配角方面如小吃店老闆娘與熟客,固定同事與上司的開會等等,由於是演出在廣告公司工作的劇情,讓身在行銷界的我代入感十足。 雖然結局有點老套,但愛情線不是這齣劇的重點,但也算是一種開放式結局,人生還是選擇自己適合跟真心喜歡的才好。 裡面每集都有演出很多不同的狀況,如努力但天份一般的同事、新人特別能幹、美術設計的怪個性、部門財務危機….等等,更加令人覺得人生什麼都有,但重點是好好處理。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幕向井理演的主管在與廠商眾人開會時,讓女主角說出心裡話,然後自己裝黑臉指責。讓我想起以前打工時也有用過一招,罵同事很大聲來發洩,但其實是在罵客人。 工作真的是不容易啊~

不知道就好的事-人生總有很多身不由己~

已經有一陣子沒有寫ON檔戲,畢竟我看日劇相當緩慢,自「家族的形式」跟「我要準時下班」之後,我再也沒有認真追過日劇。最近看見吉高由理子繼「我要準時下班」又一奇怪片名,所以就來看看了。 說起這一部戲,同樣也是主線+單元劇的方式進行,敘述莫名其妙第一集就死老母的女主角調查自己的身世之謎,然後發現老爸可能是無差別殺人事件的嫌犯? 接著又那麼剛好女主角是在類似壹週刊的八掛雜誌社當記者,陷入前男友跟現任男友的兩難,有夠刺激與複雜! 只要隨著每一集的邁進,就會發現是很有質感的戲。沒有填充時間的多餘片段(除了日劇結尾會有的空景跟第9集與完結篇),有的是針對每集單元的深刻描述。 甚至我覺得像是第5集的沉默結局模式,也都是十分新奇的作法,一般來說日劇都會要求正面一點,個人覺得都會帶一點陽光的方式做每一集的收尾。但第5集的劇情並沒有,人生本來就不可能事事完美,接受無言的結局也許是好的安排。 本戲在後半段著重在有點類似「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提到的加害者家屬的部份,因為女主角被渣男男友出賣,落井下石向媒體公開女主角的身世情報,但還好總編輯力保與力挺,除了安慰女主角外,也代表真相就是真相,沒有什麼冠上正義與否的問題。你爸做錯事,跟你有什麼關係呢? 這邊看到佐佐木藏之介飾演總編輯,記得以前在「白色巨塔」只是小咖,現在也很適合演高官與大叔,劇中安排得宜,行事為人都很有戲,覺得選角很不錯。 對於現今社會來說,應該是要更接納那些不同聲音,每個人活著都不容易,兇手的家人也是人,所以不知者無罪應該要更加的有同理心去體會,將工作跟私生活切割開來。 最近聽到一個說法:我們通常不允許工作有私人事情打擾,那為什麼私人時間要被工作打擾呢? 可供大家想想,不要做一個道貌岸然或是兩套標準的人,活得會比較自在。 但同樣的自由也是要付出代價,劇中女主角其實跟男主角屬於不倫關係,以前曾在一起但事過境遷才來暗自後悔?這裡面也凸顯出人畢竟是人,有很多的事情沒有想太清楚,會造成大家都不好過的下場。如男主角已婚有小孩才來舊情復燃,女主角貌似堅強但又很依靠男主角,這些都種下不好的後果,雖然有人覺得完結得很平淡,但說實話能演出這樣的劇情,我覺得已經算是見證日本包容性更大的一個特點,不倫劇情如何善終?真相究竟是什麼?最後導向一個重點:真正的生活才是平平淡淡,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也是一種幸福。

陽光普照-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

近日看了這部去年入圍11項金馬大獎的電影,印象中它是雙男主角入圍該獎,查了資料後也發現得到的幾乎都是大獎,對比我觀看的感想,實在是覺得實至名歸。 我的信仰中,曾經告訴過我日頭照好人也照壞人,這就是我對於這部片最大的感想與聯想。因為劇中所要表達的想法,實在是跟我信仰中所提及的很像。 雖然很難去讓事事完美,但人們總是在陽光中尋找希望,在陽光中享受生命。這是所有身為人類都曾體驗到的事情,也是劇中所言,陽光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陽光普照》的每一個人都很有生命力,不管是做對事情或是做錯事情,每個角色都有他深刻的刻劃,那樣的刻劃讓人印象深刻,就像日常一樣,的確本劇演的是日常,在角色帶入中你能很快的體會台灣社會中,真有這樣底層的人默默活著。 正確的道理每個人都懂,但行出來就一點也不容易。故事以小兒子的犯案開始,經由家人之見的劇情與對話,營造氛圍跟每個人價值觀,這些都做得很好。如果你以得獎與入圍來看,的確得獎的人表現都更為搶眼,不管是得男主角的陳以文或是男配給的劉冠庭,在劇中都很稱職的扮演好沮喪老爸與邪氣懷痞子,也讓他們足以抱走這兩個大獎。 說到陳以文,我從以前就知道他,在超級電視的「我們一家都是人」就有幾次看到他客串,就想說這人並不特別,為什麼常常出現呢?印象停留在他應該是演技很好的演員吧?這樣的想法,事隔多年,他拿獎了,證明長期以來在表演上的努力不懈。 至於劉冠庭,在此之前完全不認識,畢竟新生代演員這麼多,我又這麼久不看台灣劇(公視除外),大概這幾年只熟悉吳慷仁跟黃健瑋這一票人,當然同樣入圍男主角的巫建和我也常看到,這些努力的演員,就等一些時光讓他們發光發熱,其實他們軟實力是不容小覷的。 這部片有別於我對得獎片的印象,事實上娛樂性質我覺得也十分高,導演在節奏的掌管,鏡頭的運用都很流暢,加上厲害的演員,這一切就成就了《陽光普照》。 推薦給大家可以看看!

住住-碎唸一堆的生活短劇

又是一部很令人驚訝的日劇,隨便亂找找到,就索性看了下來。這部從頭到尾只有3個角色的日劇,連場景都很少更動,沒有外景的方式就知道它是小成本的戲劇。查了一下資料,才發現跟「了不起的選TAXI」有一樣的關連性。   在「了不起的選TAXI」中有著突出表現的諧星笨蛋主義(本名升野英知),居然是該劇編劇,同樣在這部「住住」也是由他所擔任編劇的日劇。 如果你喜歡「了不起的選TAXI」,那應該也會接受「住住」?是嗎? 其實我認為笨蛋主義的編劇功力是日劇中很特別的存在,至於喜不喜歡那就見仁見智,但至少我每日上班族的午餐配飯時間,是看得很開心的。   「住住」講的是同樣住在一棟公寓中三間不同人住所的故事,而劇中所使用的名字都是本名,由當年火紅的新生代女演員二階堂富美跟兩位諧星笨蛋主義、若林正恭聯合主演。主要是敘述三人因緣際會認識,每集閒聊著日常生活中的瑣事。   基本上又是一部超越亞洲各國的戲劇,想想看台灣或是中國韓國,哪會拍這麼沒戲劇張力的戲?這又證明一次日本的創意與包容力真的是很好~   在每一集之中2男1女總是會聊著好像真實發生在日常的故事,因為都使用本名,拍起來也是閒聊,搞不好參入一些真實的感覺也不足為奇。而這樣的劇也拍了10集,甚至比有些腰斬劇更久一點(但每集長度都很短就是),是一齣有趣的實驗性質戲。   在看的時候不管是吃披薩、倒垃圾(印象中)聊這些事情就回有一種,其實人就是人,即便是名人也是跟我們一樣的感覺,而產生的同感,也是該劇有趣之處。 推薦給閒來無事的人可以看看,或許要有點耐心XD,可以看出他們的醍醐味。

我的事說來話長-尼特族再出發

記得約莫去年底還今年初看這部劇,心想這片名真奇怪,查了一下卡司有生田斗真跟安田顯、小池榮子等人,加上劇情似乎有點意思,應該還可以看吧! 看了之後頗為滿意,雖然又是一部低成本戲,但可以感覺得出滿滿的小兵立大功感。這部戲講的是飾演尼特族的生田斗真,如何在長達5-6年之間走出低潮,並與親人相處建立價值觀關係的論辯之路。 以前聽我老婆說的一段話:戰亂的時候想著怎麼活下去,和平的時候想著怎麼死。 其實現在如此物資豐厚的時代看來,的確是如此。這20年來,我們始終沒看到景氣上升,相反的很多人懷念80-90年代那樣輝煌,怎麼賺怎麼有的時代,這些都是真實的情況,且持續進行著。 當物質越來越不匱乏,人們卻生育力越來越低?這是怎麼回事? 就是在於貧富差距的無限擴大,雖然,你在這個時代餓不死,但也沒有什麼盼望會讓你覺得未來會變得更好。也像是一種溫水煮青蛙吧?畢竟在美夢或不知不覺中死去也是值得慶幸的。 主角在家繭居了好幾年,卻捨不得將過去創業的咖啡器具丟棄或處理,眾人認為這是一種意念跟懷念,也就是放不下的意思。但在前幾集主角就將物品給處理掉了,沒有什麼戲劇性(個人認為),也只是一般般的處理掉罷了。 但我覺得這才是人生,像我活到現在邁向40,也開始慢慢的要接受一些改變,我也發現我不在意過去買的漫畫(因為有數位化),不再為了模型感到想買的慾望(也可能是沒有吸引力),甚至對於球鞋(我最大的收藏),不管是有意無意,在這幾年也都必須面對現金比較重要的狀況。 當然這跟最近新冠肺炎也有點關係,對未來有點不確定性,你現在的工作可以做多久?你的金錢可以供你活多久? 這些時代的變化,也導致主角那樣住在家裡,人生沒有什麼想與不想,也因為經歷過努力了,也經歷過放鬆,最後才能變成一個正常人。 劇中生田斗真常以很多自我的想法去生活,母親也以很大的包容度來接納他,跟姐姐、姊夫及其女兒一家因短暫裝修而住在一起的橋段也很自然,許多生氣與回憶都是真實的呈現。透過與人的相處,才能真正的拾回自己,不管是看起來好或是不好的人,這部戲都能夠講得到怎麼樣去正面思考,也怎麼樣去面對未來。 對我來說,這部戲很多理念跟我不謀而合,不想做就不要做,人總是有不上不下的時期,也有每個階段不同的想法,這部戲經由不同角色告訴大家,每個年紀的人,各自有自己的煩惱跟開心的地方,但最終還是要自己願意嘗試,透過與他人交流,往往才能取得信任跟真實,這樣才能在關係

六人行 Friends - 幽默青春與人生

這部歷久彌新的美國電視劇,不管男女老幼都適合看,尤其你想知道美國的幽默感的話,這部戲是不容錯過的一齣好劇。 該劇從1994一直演到2004,雖說美劇演到10季不是什麼創舉,但也算不簡單了。這齣每集大約半小時左右的輕鬆小品,大概7-8年級應該有耳聞或是多少看過的吧? 為什麼說這部戲雅俗共賞老少咸宜呢? 因為它充滿悲歡離合,還有隨著觀看的人一起成長的感覺。故事敘述一起在紐約生活的6個年輕人(3男3女),所經歷的一些同居分居,結婚分手,工作替換等等的故事,因為大部分都很真實,所以才好看。 個人認為可以從第5季分為一個分段點,第5季之前,你可以看見他們年輕不諳世事的工作與愛情,包括羅斯跟瑞秋的分合、莫尼卡與父親好友理查的忘年之戀,當然還有一直都很白爛的喬伊跟錢德,加上總是給你意外驚喜的菲碧。 從第5季之後,就開始有點公式化了。每一季結尾都會安排一些待續梗,如求婚如何、或是誰又愛誰等等,其實可以看出些端倪,除了錢德跟莫尼卡自走主線外,這劇已經小小拖了,雖然不是很明顯,但差不多的套路,也許跟現在還在看陰屍路的感覺一樣,就是一種情懷使然繼續支持。 說起我看這部戲的歷史,我也曾為了羅斯跟瑞秋的戀情黯然神傷,尤其看到瑞秋忘著窗外下雨的表情,也讓我想到她跟金凱瑞演的「王牌天神」也是一樣的難過,因為愛所以放棄的感覺,可說是虐心的不二法則。 也曾經追劇到了要獲取所有DVD的境界,但始終沒有耐心持續看完,後來甚至片子也有點壞掉。所幸拜現在科技幫忙,線上追劇終於在去年隨著中午配午餐的上班族時間看完了,才能將所有感覺寫寫。 六人行之所以好看,是在它很貼近人生那些際遇,即便也帶有一些色色的暗示,顯示東西方的不同文化跟性開放程度,當然俊男美女也是一個重點,所以看這齣戲可以獲得很多同感跟幻想,讓我們這些東方人可以一同參與他們紐約的生活。 在配角部分也不容小覷,參與過這戲的配角眾多,如布來德比特、達斯丁霍夫曼、羅賓威廉斯、蓋瑞歐德曼等等,因為這些很日常的劇情,所以加入一些人也不突兀,是該劇的一大特點。另外還想起最後兩季,發現現在飾演蟻人的保羅·路德,竟然也快要變成固定班底,簡直要變成7人行了吧,戲份有夠重。 時至今日,在去年也有消息演員一行人自拍顯示好交情,不管怎樣,祝福他們,也謝謝他們演了這麼正面有趣的戲。

下輩子我再好好過-突破框架的現代日劇

又是一個奇怪的片名,查了一下才發現是漫畫改編。故事敘述5個一起工作的人,不同的私生活狀態。又是一部打破框架的日劇,超越你我的想像。   劇中女主角主要是周旋於5位炮友的奇女子,對現在這社會來說,好像不到司空見慣,但也不到不能接受,因為畢竟性生活對現代人也是很重要的問題。但正如男性去看女性一樣,有很多東西也是在心目中有排名,例如女主角就將喜好與重要度分ABCDE,排名看起來也像是A最高,E最差這樣。但透露出的其實是對生活的不自信與不滿足,但又無可奈何持續下去,這才是現代人寂寞的通病。 而男角123分別是同是愛找炮友的炮王、有處女情結的健身狂、跟愛上泰國浴的宅男工作狂。另外另一女角則是設定為只喜歡2次元動漫角色的腐女,對男人女人都沒興趣的她,只喜歡看2次元與男12打鬧滿足BL想法。 這樣的組合在人物設定上就十分精采,所以即使在這個只有室內景的小成本劇中,還是不減其好看程度。 本劇大致上都算是單元劇,美個單元著重在描述每個人的生活狀態,雖不是很深刻有意義的那種,那我認為也描寫了很多現代人的心理問題,正因為不是很戲劇性,平易近人的表現會讓人更有所感。 炮王跟女角一樣,都有原則的不選辦公室戀情,私下也有自己解決人際的一套作法,這就是炮友的規則。早在好幾十年前,我就深刻體認到的確是這樣,玩得起的人就會有玩的環境跟態度,太過於認真的人反而玩不起,這就是這樣的世界罷了。只是很多人在玩不玩得起之間的摸索,一定會出一些問題,這也是人生的課題啊~ 而健身狂的故事就更勁爆了,一直念念不忘前女友,還會追蹤動態而心神不寧的他在一次APP交友中找到一個偽娘,而心理不能接受生理卻很誠實的情況下,保持一種微妙平衡,而單純的內心,也變成偽娘調教的重點。偽娘有個至理名言:好對象是自己要去發掘調教的,不是憑空出現的。所以,沒有另一半的人,的確也可以思考一下這個論點,選擇績優股調教,比馬上買到現成的股王哪個難度高?或是更適合自己呢? 最後一個是身為主管的宅男,劇情就如老套歡場無真愛一樣,但始終這門生意靠得就是你情我願一直投注,所以宅男願意一直花大錢買情愛,再繼續努力賺錢,這樣的人生也是一種選擇,現實中無法得到的就用金錢買吧!其實可以套用再很多事情上,也有很多人或多或少沉迷於某些事物,於是花了很多在收集,週而復始,我想大家多少都有同感吧? 故事並沒有一個最終結局,只有大家一直持續下去的想望,我想這就是生活才會

《七月與安生》-少女到成人的奇幻史

猶記得4年前金馬獎奪下雙最佳女主角的馬思純與周冬雨,鮮少以雙料獲獎的金馬獎當中,頒給了他們兩位,讓我特別想來看看。 這個看看一拖就是4年,一方面大陸片在台灣上映很少,找片源也是我時有放棄的心情,另一方面是這類型的片,在我心中始終懷疑是否精采? 或許是對大陸劇的印象,不能做得太跟政治與影射有關,於是充斥一堆情愛、官場、鬥爭、玄幻的片子,讓我覺得意興闌珊。但這部《七月與安生》倒是拍得相當不錯。 劇情主打兩個女孩從小到大的情誼,因一位男性而產生三角戀情,導致後續一連串的效應,而女主角之一也將這件事情寫成小說,但最後的結局卻出人意表。 故事題材並不算新穎,甚至可以說是老套,但導演將本片拍得十分用心,無論是鏡頭與橋段安排,都算上乘之作。 而兩個女主角的表現一外一內的設定,也扮演得恰如其分,甚至到後來我都懷疑這是否在說的是一部女同志的片?只是想想,大陸或許也不會認同這樣的方向,所以劇情還是轉而圍繞在世間俗事生兒育女之中。 基本上這是一部任何人都能看懂的片子,除了一些小說與現實的交錯呈現需要思考,其他並沒有什麼難理解之處,也許聰明的觀眾或是對這類型片子的直覺,也可以很快意識到劇情投射的內容,並進而推估後面發展,這也是該電影的一個樂趣。 值得一看的好片,推薦給大家~ 你的訂閱是我的喜悅 球鞋生活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user/kurorom/ 另外經營文字類FB《醇文字》:https://www.facebook.com/haverichword/

《半澤直樹2》-從神劇變成鄉土劇

睽違7年的半澤直樹回來了,途中還經歷過傳言可能要換主角之類的消息,幸好後來沒有成真,主要角色除了瀧藤賢一沒有參演回歸外,其他都維持不變。 維持第一季一樣前4集一個段落的作風,這次新增跟第一反派香川照之有關連的堂兄弟:市川猿之助 (4代目),跟香川照之的父親市川猿之助 (3代目)同樣是傳統戲劇歌舞伎傳人。 本次除了香川照之也是歌舞伎演員外,1-4集有顯著吃重戲份的被收購企業SPIRAL的社長尾上松也,也同為歌舞伎演員,這幾位顏藝卓越的歌舞伎相關表演者,果然為第二季帶來不少精采的面目猙獰鏡頭。 但說實在的,整體《半澤直樹2》在深度跟內容上,個人是覺得比不上第一季的。除了劇情越來越扯之外,在每個重要環節相較第一季來說更加天馬行空跟太過牽強,依稀記得第一季也是在每一集不同主題當中危機過關,但在第二季更加牽強的線索與根本是奇蹟的情況下,相較第一季完全不若內鬥計謀那樣的精采,只能說就是維持一樣的節奏,卻沒什麼特別的驚喜。於事情本質上又覺得太過唬爛,合理性大打折扣。 保留下來的就是要冷靜就去劍道跟居酒屋吧!還有飾演好友的及川光博總是人脈超廣的可以幫助主角獲得各樣情報,卻不會陷入危險? 前半段1-4集主要述說半澤(堺雅人)被調職至銀行的子公司:東京中央證券擔任業務部長處理惡意收購案,5-10為回到銀行成為帝國航空的重建案負責人。 這兩個段落採行跟第一季一樣的節奏,但前半段的收購淪為市川猿之助飾演的伊佐山泰二只因大和田的私仇報復,與參入個人與副行長的計畫收購造就出的動機,相較第一季的前4集大阪重工業超貸相比,雖然金額也是龐大,但始終沒有第一季合理的感覺。最終靠一些氣勢跟更扯的手法解決案件。 後半段5-10集雖然場面拉大,加入交通大臣(如我們的交通部長)跟老議員一起合謀的帝國航空重建計畫,要求各銀行放棄債權以重新建立帝國航空。看起來好像餅畫得很大,加上牽扯前任現任行長的黑歷史以及餐廳老闆娘井川遙竟是過去行長得力助手等等…不免在這些每集出現的人當中又「理所當然」湊在一起的安排方式,營造又要出什麼大事的起手式,總是令人感到有點虛虛的。 雖然5-10集也會加入途中前半段主角的得力助手賀來賢人,與SPIRAL社長尾上松也來偶而幫點忙,是有幫到一點趣味存在,但總是覺得SPIRAL社長幫忙就算了,賀來賢人是有那麼閒嗎?這麼有空不用管本業,大白天就東奔西跑跟堺雅人一起飛來飛去? 總之,順著看看每集的

昨晚過得很愉快吧-置入行銷的最高境界

最近閒來無事,2週前隨意找到這個莫名名稱的日劇,看了之後覺得大概只有日本才有可能拍出這種劇情吧!   日本的多樣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什麼奇怪題材都可以拍成日劇,這部「昨晚過得很愉快吧」也不例外,從頭到尾置入被日本媒體封為「日本國民的RPG」《勇者鬥惡龍Dragon Quest 》系列的第10代《勇者鬥惡龍10 Dragon Quest X》內容在裡面,當然這齣劇情本來就是在講《勇者鬥惡龍10 Dragon Quest X》延伸出去的男女情誼。  此片為原著金田一蓮十郎創作的一部漫畫,改編同名電視劇的衍生作品(順帶一提漫畫也好看)。講述一對男女因為打《勇者鬥惡龍10 Dragon Quest X》產生信任而相約一起合住,卻沒有發現互為異性的小品愛情故事。一共有6集,另外還有沒有公開播放收錄於DVD的短篇外傳2回。(有誰知道哪裡可以看的…請通知我,好想看…)  雖然劇情有點老梗,但原著劇情很細心的描述細節之下,每一集都挺有趣也不會太長,大概20分鐘左右就會結束,也是日劇很不錯的見好就收節奏。  整體是小成本的製作,可以想見的是不會有什麼令人驚訝的橋段與演員,不過女主角請到本田翼也是一種相輔相成,因為據說她自己本來就很愛打電動,也有玩過本作,加上打扮入時的她活脫就是原著3次元化,非常合適。至於男主角岡山天音就一面倒的被批評不夠帥,怎麼又是他之類…但我覺得他演宅男挺像的。其他角色也都選角選得很好,像是男主角的店長與同事,女主角的好友等等,都還挺精準。  這部日劇對我有著一種醍醐味,或許是因為我也是打電動長大的宅男,所以很能體會這樣的情節,再加上我也結婚了,所以也不會覺得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相反的我身邊也的確有因為打遊戲而在一起甚至結婚或是生小孩的人,更加深信共有興趣,是這個時代要經營長久感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也因此從中找到一些浪漫的初衷,要記得為對方付出與分享快樂的感覺。  要說置入嘛,其實缺少SQUARE ENIX幫忙的話對於劇情也是挺奇怪的,所以每一集都會或多或少的置入《勇者鬥惡龍10 Dragon Quest X》的元素在裡面,這也就是我為什麼會認為這是一部完全置入的日劇,因為故事就是圍繞在遊戲中開始,並且一直延續。不管是男女主角的模樣、或是一起打怪冒險休息的畫面、有時候亂入的史萊姆、世界樹的葉子稀飯、提到感情發展就像遊戲更新衝擊的描述等等,都是玩過勇者鬥惡龍或玩過

NO SIDE GAME-預算有限的半澤直樹風日劇

之前待業的這段時間中,因為看MIU404(也是日劇)發現片尾曲十分好聽,研究了一下原唱者米津玄師,除了當年最知名上紅白的LEMON也是日劇主題曲外,這部NO SIDE GAME的「馬與鹿」也是很激勵人心的歌。 進而看了一下這部日劇,也發現又是半澤直樹原作「池井戶潤」所寫的商戰小說改編。整體上到處都可以看見半澤直樹的影子,不變的工作下放流離,熱血的再起團結等等,大概就是你熟知集說教、勇敢、冒險、奇怪親情於一身的傳統日劇,我覺得唯一很特別的就是題材跟預算偏少吧! 故事敘述大泉洋飾演的主角原先屬於銀行總部戰略室室長,卻因為判斷收購案不佳反對到底,因而跟董事不和遭到下放集團汽車工業並兼任橄欖球隊領隊,進而如何突破困境證明自己,越挫越勇的成功故事。 就以上的套路來說,其實沒什麼特別的劇情。比較以往日劇都是一個一個的主題單元劇發生,這部日劇也一樣,諸如找教練、挖角球員、找錢找真相等等,都是日劇可想而知到發展。既然如此,那還需要看嗎? 如果說有什麼特別的,大概就是繼續發現人性的光輝跟認識運動。所謂人性正向,很多日劇都有,這邊就不多說,大多是一些正直做事、社長希望球隊可以發光、主角家家酒的家庭劇之流(彩蛋算是松隆子演媽媽吧)、認識球隊運動,不說是認識劇中的橄欖球運動,則是因為其實劇中也沒說明太多,但劇中大致上可以讓一般人了解球隊運作是怎麼一回事。 因為我喜歡NBA,所以對NBA運作的事務都有興趣,就像美國電影《魔球》一樣,放諸四海階皆準的就是任何運動都需要「錢」。而NBA是賺錢的聯盟,但不是每個國家的職業運動都真的可以賺錢。如台灣來說中職是職業聯盟,但真的賺錢的球隊記得只有兄弟,而且很多球隊都經營權轉手換老闆好幾回了。 本劇大概就可以看做是這樣的經營,日本也是國球是棒球或足球比較紅,像橄欖球什麼的,甚至可能比籃球更鮮為人知。而流放邊疆的大泉洋如何東山再起呢?故事就從這裡開始,到一定是拿冠軍結束,中間穿插一些有的沒的主題,很正面的成功ENDING。 但不得不說米津玄師的片尾曲,為本部戲加分不少,前奏一開,熱血的感覺就來了,不管是商戰、球場戰,都盡管來吧的感覺!但看到倒數第二集左右,就開始有種不太想看猜得到結局的感覺,所以大概又拖了1-2個月才看完,算是我覺得很沒勁的結尾。 本劇有很多熟面孔,像是演《一屍到底》的導演濱津隆之,在這部片飾演被收買公司的職員。飾演教練的大谷亮平也是之前演過

哦!我的老闆!戀愛隨書附贈-質感良好寓意不深

最近看完這齣算是ON檔戲的日劇,同步看到最後不驚不喜,是一個可以料想得到的結局。整體質感良好,但依舊沒辦法有什麼突破的新局,大抵上算是一部中規中矩的日劇。 故事敘述只想做一般工作一般結婚一般生活的女主角(上白石萌音飾),從一般小鎮到東京找工作,卻陰錯陽差進入時尚雜誌,所發生一連串成長與戀愛的故事。 整體免不了一些雞湯式的勵志成長,加上日劇善用的每一集突發狀況為套路,讓女主角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成為一個尊重工作也找到自己夢想的人。 這裡面我比較欣賞的是菜菜緒的表現,飾演女主角的上司的她,展現冷酷美艷的形象在世人面前,對於原本就是模特兒出身的她,這點設定就恰如其分的很適合。比起主線男女主角的夢幻戀愛路線,我覺得她跟副社長(中山裕介飾)那種若有似無的關係展現得更好,不管是遇到副社長的不知所措,或是面對年長者該尊重又無法摸透的庸人自擾,我覺得都比男女主角搶眼且有趣。 雖說男主角玉森裕太設定為一般偶像劇套路富二代,表現得也還可以,在人物上就是一個老好人,但哪有那麼多如此帥又有錢的老好人?順帶一提,我覺得他還挺像台灣演員曾少宗。 另外男二就是與男主角爭鋒吃醋的前輩,由曾飾演過日劇《尼采老師》主角的間宮祥太朗飾演,好幾段趁著女主幾受傷時出現安慰,但往往就不是男一所以必定失敗的結局,也讓戲劇沒什麼新意。 至於女二的倉科加奈則飾演男主角的前戀人兼好友,走氣質路線的她,在設定上沒有話說,而常常會有自然的奇招讓一些集數出現危機,也都是日劇常用的伎倆,大家就加減看看吧! 雖說沒有驚喜,但質感上是有的,對於一些橋段略顯浮誇,在讓大眾能更娛樂性上也在所難免,有空是可以看看,只是深度沒那麼廣,偶有讓你覺得溫暖的人性或是勵志生活的感覺,倒是本劇能帶給你的一些暖意。

暢談演技與台灣人的收視習慣

 今天突然想起最近火紅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和其他一些想法,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想到該劇就想到自《麻醉風暴》以來就表現良好的吳慷仁,他的演技在很多作品中都演得恰如其分,也讓他得到金鐘獎的肯定。 這其中想跟大家聊聊的就是「演技」,今早馬上就想到一堆東西的我,迫不及待的想寫下來我的見解。所謂演技,我的看法是當你看到他的反應、表達、言語、動作都有一種你或是你曾經看過的感覺,也就是現實中你或許也會這麼做、這麼說,或是你有看過身邊有人這樣如出一轍的反應。 即或不然,你會覺得演得好很有可能是你吸收了某種反應的集體記憶,也就是在潛意識下你知道這件事情的正常反應,但不自知,即使如此我還是相信你知道那些「好的演技」是什麼情況。 這也牽涉到另外一種層面,就是為什麼《我們與惡的距離》這樣的戲在台灣比較冷僻? 我個人認為有幾種原因: 1.生活已經苦悶了,看這麼沈重的戲幹嘛? 從《流星花園》以來,台灣打開了「偶像劇」的大門,這個詞就一直存在至今,但很奇怪的是,常常就帶著一種不真實感,如男主角老是有錢的富二代企業家、女主角老是可以醜小鴨變天鵝之類幻想式的劇情,我能明白迎合大眾口味的需要,所以就會反應在編劇、導演以至於大環境面對作品時的導向不同。雖然誰不喜歡做到「雅俗共賞」?但說穿了「俗」之所以可以平易近人,也是因為它容易被大家接受跟了解。 2.民族性 台灣人的樂善好施是世界聞名的,所以你可以看到台灣人的民族性是樂天知命、善良,這點會讓我一直想起多年前去峇里島的導遊說的該地民族性一樣,因為他們很樂天知命,所以東拜西拜,到處都有石頭神跟樹神,很知足所以很懶,天氣熱大家都是沒事在家睡覺。當然不知道他說是否正確,但對比起來,台灣人也是很善良純樸且知足,所以在我們的做人處世上,常以「情、理、法」為優先,這也造就我們以人情去克服萬難的個性,如塞車就等吧不然呢?路邊停車很方便,就停吧等等的事情每天都很習慣了,到了真的要執法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不平的狀況,到時候就用自然違規的方式你忍一下我忍一下就過去了。 這也帶到我接下來所說的反面條列:台灣人是差不多、隨便、不求甚解、放棄的人居多。所以在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時候,它是在逼你必須要懂得人的基本能力「思考」,再來去接納各種不同的想法,就如同一般我們會接納歐美外國人,卻歧視東南亞的外國人,這其實是一種偽善。這世界本來就沒有存在只有唯一的道路,那為什麼常常我們會覺得別

《推拿》悲喜交加的黑暗人生

某年的金馬獎,這部電影入圍了不少也得了不少,之後才知道原來是小說改編的戲,這樣的題材很少見,讓我也想看看到底在演什麼。 大致上整體劇情圍繞在盲人推拿院,不管是年輕的、老的、美的、受歡迎的、不受歡迎的、全瞎、半瞎,都擺脫不了一定會遇到人情世故,以及這世界的影響。 每個角色的人生刻劃是此片的一大看點,在其中可以看見不想接受已瞎的掙扎,還有對於女色的誘惑,混雜金錢的家庭問題等等,其實一般人會遇到的,盲人也會遇到,且裡面有提到一點很有趣的是,對於盲人,能看見的人也是一種危險的存在,因為等於你在暗他們在明,先天上就是一種不同的差異。 雖著劇情你會看見屬於盲人的悲喜,他們也許所求不多,但還是會有嫉妒、紛爭,也會有不同的人生價值觀,劇情直到老闆身體不好,解散推拿院作為結束,象徵這一切似乎沒有發生過,也沒有人提起,就像我們的人生也常常會有未知的答案一樣。 本片演得部分都很好,將真假盲的演員參在一起演出也是個好方式,隨著一些鏡頭的游移,也很巧妙的發現導演刻意要引導你進入他們的世界,一個眼盲的世界,透過光影與模糊變化,你會知道那些緊張、不安的黑白起伏,就是身為盲人的角度,這恐怕是一般正常人沒有想過的角度。 這片沒有刻意要顯得弱勢,而是以一個劇情片的方式去拍他們的各自人生,在一個短暫幾年的相遇之下,發展出有連結沒有連結的故事,這樣說來,我們何嘗不也是如此? 個人給予70分,喜歡特殊題材的可以試試。

《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 ─尚屬佳作的人生歌舞片

知道這部片是於2016年底,當時的奧斯卡也是入圍熱門,俊男美女的組合,一向是這種片的標準配備,最近終於把此片看完,雖然不至於難看,但也真的沒有什麼太深刻的印象。 一樣是想走紅成為大明星的小姑娘遇見懷才不遇的帥哥鋼琴師,這樣的基礎設定其實大部分人都能猜想到後續,但《樂來越愛你》是更讓現實浮現的手法,讓你我都能接受這樣的安排(至少我可以)。 從相知到相惜,多少人的相戀不是這樣呢? 只是在這樣的老梗情節中,編劇有刻意讓很多地方不一樣,片中從四季這樣的主題切入,我自己是覺得賦予了一點新意,帶你了解從冬季開始的他們,是因為經歷人生中的低潮苦難,所以顯得如經寒冬,在一步步走向春、夏、秋之中,你可以知道他的邏輯是讓你更加明白高低潮的差別。 比較不同的是,在中後段,讓男女主角的瑰麗夢想轉變成生活磨難,就直接攤在桌面上,這時愛不愛,都只是一種生命中價值觀的轉變。這部份很有趣的讓我想到近年來很多片子也都不在主打夢幻風格,像是已經很少出傳統動畫片的迪士尼(指迪士尼原創),《冰雪奇緣》中就把王子這樣的身分做不一樣的詮釋,不再是我們想像中的公主與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我認為這樣的安排是很進步的,在《樂來越愛你》男主角為了求溫飽的妥協,反換來女主角的抱怨;女主角的低潮,雖經由鼓勵持續創作,但也受不了互相責難與對比之下放棄歸鄉,直到後來男主角因緣際會下再次幫助她,讓女主角成功證明自己是可以的,但終究距離勢必會影響感情,且現在跟過去也都不一樣了。 這就很像人生中會發生的事情,你想做的事情公司不想做,或是你賺大錢的工作往往不是你想發展的,這證明一些事情就是人生沒有全拿的,有全拿你也會很累。 故事最終來到5年後,隨著電影進行你會看出雙方各自有自己的生活,一次不期然的相遇,在最後導演與編劇安排了別有巧思結局,讓以形同陌路的兩人,在另一個平行時空中的幻想得以完全,但現實世界中,的確沒那麼夢幻。 技術層面的表現,本片完全沒話講,精準的音樂節奏與表情控制,一直都是歌舞片的基本要求,所以在技術獎項的部份也得了一些,但當年的奧斯卡我總覺得是均分天下,所以沒有最佳劇情片但有最佳導演,或是有最佳女主角沒有男主角,也就沒什麼好意外。 我會給它70分,如果熱愛喜愛歌舞片的80分。

黃金時代:悲劇的另一種形式~內人感想

A在圖書館又借了一部片拉著我一起看。常常這樣,喜歡借一堆怪片也都很有內涵,卻又謙虛地說自己不懂電影,但至少知道選擇入圍各大獎項的片可能值得一看;但就我聽來,他常說的那些電影符號解析,常讓我開眼界。 本沒想寫這個作家,但3小時的電影結束、外加一個夜晚的醞釀,最終還是記錄了下來。「黃金時代」講的是個我向來感興趣的主題:女作家,也衝著「桃姐」的導演許鞍華。大概這是我對不想看的某些書籍,卻又想了解的一種方式,透過影片快速明白。 影片以一種口白的形式,由蕭紅身旁多位親密友人描述而成,算是特別的開場。一直很討厭陸片慣有的冗長沉悶、黑摸摸的鏡頭場景,讓人好幾次想轉身離開、不甚耐煩。但「蕭紅」曲折飄零的一生、犀利真實卻寂寥的文采,還是讓我忍不住停駐下來。   從小被半遺棄的孤寂心靈,養成了後半輩子渴愛成癡的習性。這樣的人在現代仍不少,只是把對愛的需求轉成不同的模式罷了;說穿了,沒人不需要愛與被愛,就連生物都會因愛而改變。令人遺憾的是,這種深沉的空洞不是世上任何情愛能彌補的,即便成年,也彷如燒灼過的傷痕,難以平撫成為永久的疤。我不知道疤是否都醜陋,因為美或醜都在於人自身給予的定義,誠如耶穌的聖殤,是因有翻轉惡變為善、醜化為美的力量。 但人就是渺小軟弱,多數長期掛著傷卻無醫,往往變為沉淪墮落。這是蕭紅終其擺盪在男女情愛、飄泊生活的理由,出去到處尋找也尋不到,強烈盼著安穩扎根卻總是飄零,兩次無幸福喜悅的生產,讓她寫出了「棄兒」這篇苦痛文章,不正確的男女關係,只是造就更多不幸的生命。她說:你不會同情我吧?你們只會同情那看似被放棄的一方......蕭紅從未背叛過他最愛的情人蕭軍,只是至終受不了情人的不斷出軌,不得不放棄。她很了解人的眼光,從小選擇逃離和自由開始,也如張愛玲般,深刻明白人言可畏。 A感嘆的說,她很追求自由啊!是任性也是悲哀,自由的形式很多種,她則選擇了悲劇性的方式。有人想從平穩中放逐,也有人想從動盪中找到安定,人生有時時不與我,無論自由或平穩,心底是了,環境也就無謂或無畏了。也許透過她的傷,依稀聞到自己的味道,看著她站在江邊了然的身影,我輕聲對自己說:原來真實的平穩就在心底,不用找了,我知道我的歸處在哪裡。 海報上,雪白的大地,潑灑出黑色的筆墨,就像蕭紅起伏迫人的一生,寫成了「呼蘭河傳」,從高中知道至現在,看完影片,誠實說,還是沒興趣去了解,哈哈.......

遺產世代

 某天,在看到一些社會現象後,發現我們80後的人,一定屬於較沒有未來的世代,這一切都跟上一代與下一代有關。 眾所皆知的,我們對未來的景氣從來沒有看好過,對於經濟、房價、生育力和競爭力,永遠覺得一片灰暗,這複雜的結構問題,是來自於人性的墮落。 我們都知道以前的台灣,只要努力你就能賺到錢,那是經濟起飛的80年代,正如現在的中國一樣,當時臺灣還流傳著:台灣錢淹腳目-這樣的張狂俚語,足以證明那個時代的輝煌,好像隨便都能成功,也因為那時候的人很努力也很爭氣,加上沒有大陸這個對手。 看看現在的台灣,因為老一輩的教育改革,讓所有的80後-00後的小孩,愈來愈朝著墮落的方向前進,而上一代也因為政治與學店大學的成立,讓這樣的情況愈來愈糟。意味著學生只會念書,也提供一個念書就能解決問題的假象,更優渥的家庭環境,也讓那些自廢除聯考的小孩循著教育改革寬鬆的情況下隨便念大學,然後家長在完全沒有多方思考的情形中,也跟著讓一綱多本跟90幾%的入取率存在這個包裝成「進步」假象的教育體制。 誰得利呢?無非是那些政治人物與財團、開學店大學的人,教育人民要念大學→廢除聯考→多元入學多收錢、提供好入取的大學→賺錢,直到最近幾年,發現念野雞大學根本毫無益處,但那些不思考的家長,就養出縱慾過度的小孩,讓他們沒有理想的活著,只要念書就好,甚至自理生活都成問題的媽寶。 然後到社會上變成社會問題,依舊全民買單,但那些早就得到利益的人,早就在起跑點上將小孩送去國外、甚至移民,一方面吸取窮人無知的付出,一方面讓自己變得更好,這就是他們的計畫。 另外台灣也瀰漫一股不上進的氣息,只有炒房這種防禦性經濟策略當道,失去了競爭的心,反正日子過得去就好,幹嘛要拼什麼?於是一個又一個的公司老闆,以及依附在老闆身後的老屁股員工,只要拍拍馬屁就能度日,幹嘛那麼辛苦? 這種種的一切造成的苦果就是生育力下降、優秀人口外移,然後日子難過。 但這些沒救嗎?我覺得照著目前的解法就是「遺產世代」的我們。 我們在等上個世代的人滅亡,滅亡有兩種好處: 1.在決策上面不用受制於他們,讓新一代可以當家作主,認真做事。 2.實際上讓下一代可以接受上一代剩餘的遺產,他們就能過活,或著有資本可以做事。 其實這些都是很悲哀的作法,但很遺憾的,現在我只能看到這樣的解法。因為生育力下降,常看見現在的家庭只有一個小孩,所以這個小孩可以繼承來自祖父母與父母的遺產,即使多一

《獵殺幽靈寫手》 影集質感般的推理片

能夠集合伊旺麥奎格、皮爾斯布洛斯南等等的大咖,在當初預告片時看起來頗有佳作之感,後來最近才把這部片看完,在改編小說的電影之中,這算是一部雞肋或是隔靴搔癢的片子。 喔!我忘記還有一點,這是羅曼‧波蘭斯基導演的戲。 前一陣子在電視上看到羅曼‧波蘭斯基的紀錄片,開始對此人有點好奇,這人經歷了一些奇遇的故事,讓人深感有趣。不是他身為猶太裔經歷過二戰的身分,更多在他身邊的醜聞與棋子被殺的案子,讓我覺得特別厲害。 但這部片子坦白說除了把英國陰暗的天氣,轉移到美國依然適用的驚奇外,其他沒有什麼令人發噱的創意。 劇情講述皮爾斯布洛斯南身為卸任英國總理,聘雇伊旺麥奎格擔任他新的自傳作者,原因是他的前任作者自殺,謎團從這裡開始。在一連串主角覺得不太對勁的探索當中,漸漸可以發現一些真相,就像你知道的那樣俗套,越了解真相的人越危險,於是故事就這樣繼續下去。隨著主角面對一些總理似乎有不堪的事實,進行實地探訪,和追蹤深入之下讓自己也陷入危險之中(一定會的)。 本片特別之處除了讓你可以擁有政治與國際觀多一點之外,其他的演出大抵有看過類似片子都能掌握,說穿了是沒啥新意,但也不到很難看,很適合對國際關係情勢與情報機構迷看看。而且皮爾斯布洛斯南戲中就是扮演花瓶,裡外如一,自從007之後很少看到他有演出,帥氣當然依舊,至於結局,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只有為了減少成本做出的鏡頭意像化吧。 私人評價67分,喜愛推理與情報片的可以多加5-10分。 對我來說有一個小彩蛋,陰屍路1-2季的某要角有在其中現身喔!

《黑豹》動作至上 爽片依舊

 在過年的檔期之中,《黑豹》可說是打遍天下無對手,這部我看來是延續漫威中庸水準的英雄片,卻也創造極好的佳績,或許是檔期沒對手,或許是沒有犯太多錯,讓這部片在這段期間成功再一次的延續漫威英雄片的霸業。 既然是英雄獨立電影,整部片環繞在黑豹出身地「瓦干達」(假想國)的歷史之中,從國王肅清內賊的部份說起,導致於後來自己人相爭的落幕。這中間說了很多英雄從低潮到再起的事情,雖老梗,但正面激勵人心的片子常常是大家都樂觀其成的共識。 而安內才能嚷外,這中間主角經歷內心掙扎,要收拾老爸爛攤才能治國,種種的一切都在說明:國王沒那麼好當,但只要你有天才老妹跟決心,好像也沒那麼難? 本片的亮點也很多,像是飾演反派亮眼的麥可·B·喬丹,還是在陰屍路飾演刀女米瓊恩的戴娜·葛里拉、或是「逃出絕命鎮」的丹尼爾·卡盧亞、「最後的蘇格蘭王」的佛瑞斯·惠特克,幾乎是黑人咖的一時之選,讓這戲增添不少風采,另外還有來自福爾摩斯、哈比人的馬丁·費里曼,真的相當看重本片再今年的第一戰。 作為爽片來說,飛天遁地的特效,和華麗的爆破場面,按照這麼多經驗的漫威來說,一定不是問題,而在此邏輯之下,只要減少出錯,可以保證不會失敗,當然也有很多沒有解釋跟沒有交代的細節(如汎合金、紫色藥草或是個人覺得奇怪的是麥可·B·喬丹為什麼登機前才要殺那個反派?還大張旗鼓?),但只是看爽片的話,大多數人也不太會在意。 作為漫威片,我會給他70分,如果你喜歡超級英雄自然會加一些。 本次依舊出現陰屍路的彩蛋XD

《逃出絕命鎮》諧星導演的精心傑作

  一度差點讓我想去電影院一探究竟的此片,上映後好評不斷,今年我也趁有些空閒機會一睹,看了之後,覺得從事某些創意面相的人,應該是常常有出人意表的表現。 怎麼說呢?以前我一直很喜歡看「週六夜現場」(怎麼說呢?以前我一直很喜歡看「週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縮寫為,縮寫為SNL)這個節目,連帶在台灣的MOD代理的Comedy Central Asia頻道下就是會有其他一些美國或是國際的TALK SHOW,這跟本片有什麼關係呢?因為本片的導演Jordan Peele正好在同一個頻道有節目,叫做「阿皮與阿奇」,我以前在搜尋SNL的時候,常常有意無意看到他們的節目,也挺喜歡看他們的脫口秀。 裡面的東西完全是無哩頭的搞笑,不管是現場閒聊一搭一唱,或是刻意製作的短劇,都是相當有娛樂性的東西,跟《逃出絕命鎮》完全不一樣。 這讓我想到或許就是因為這些脫口秀常常要注重細節,掌握節奏,有時候也必須跟別人討論怎麼做效果等等,這些都是很具創意性的東西,才造就第一次當導演的Jordan Peele能有此構想,等到適合時機就可以拍出來吧。 這部片的特別之處在於他融合了種族、長生不老、交換肉體、催眠等概念,將這樣的創意導到一個懸疑驚悚片的劇情之中,讓整部片看起來很精采。 劇情是說有一對情侶為白人女性與黑人男性,女主角邀情男主角去她老家,進而發生一連串詭異的事情,直到真相被男主角發現,雖然為時已晚,但憑藉一些聰明的方式逃出生天。 在此不說太多是如果有些人並沒有看過的話,會降低很多樂趣,一切的安排都很精準,在營造場景跟抽象式的引導也都很棒,看得出來是經過縝密的思考,才能造就很有樂趣的驚悚片。 最後的結局是正面愉快的,我調查資料是說導演考量在當時社會上,有一些黑人被執法過當槍擊的新聞,所以才做這些調整,之後在網路上也可以找到真正的結局,雖然是比較合理,但我覺得都不會有太多影響。 私人覺得本片可以到75分,喜歡懸疑片的或許可以再加5分。 不知道是不是演出這片紅了?本片男主角黑豹也有很多戲份~ 另外英文片名GET OUT,我想應該也是雙關語,叫你快逃,或是滾出去,或是自肉體滾出。

《再見家園》西方片有東方藝術片感

因為欣賞Tom Hiddleston,所以去找了這片來看,其實好在我最近耐心跟空閒比較多,所以才看得完本片(之前我看不完太平輪,因為太矯情,也沒看完刺客聶隱娘,因為想睡),但本片的長鏡頭也一樣很多,真的要有耐心才看得完。 故事圍繞在一個英國鄉下(應該吧,也沒有特別說),一家人度假的生活,母女迎接需要做直升機才能回家的Tom Hiddleston男主角,繼而發生一連串很無聊的故事。 本片角色就5個,主角一家3人與繪畫老師和幫傭,然後愛抱怨的姐姐(應該吧,我也不知道是妹還姊,但看別人的情報應該是姊),常常愛碎念引起別人不悅,這時就會覺得男主教EQ高高的。然後媽媽的戲也只是當和事佬跟閒聊,偶而跟電話對戲形容一下她的婚姻狀況,男主角就是四處走走晃晃,找人聊天。 調查一下,發現這是這導演的家庭三部曲其中一部,但我會繼續追嗎?恐怕很難,說意義其實也沒什麼意義,本片也幾乎沒有配樂,相當平淡的節奏與場景,看完真的會覺得生活於英國鄉下似乎真的很憂鬱的感覺。 可以說是類似我聽說過褒揚春上村樹的感覺:把現代人冰冷的疏離感發揮的很好,但其中有什麼戲劇性?至少我是看不出來,只有覺得:啊~好像一些金馬獎的藝術片、好像侯孝賢拍的片之類,它很真實,但真實到沒有味道。 結局也沒有什麼要讓你去思考的部份,因為至少我沒有想像那一家人之後會怎麼樣生活,只覺得也有點類似公視某些藝術性的人生劇展。 我會給60分,如果你喜愛意識型態或是寫實風的可以多加1-5分。 人在還沒紅之前,總是會有一段韜光養晦的時間,我覺得這就是屬於洛基(Tom Hiddleston)的過去。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個時代的故事

近幾年金馬獎有一屆提起此片,甚至以此片作為設計概念,讓我想起這部許久沒有去借來看的經典台片。也因為復古的關係,這幾年也有很多不管是翻拍片或是重新炒飯的風潮,讓一些國內外都可以再起看到當年的風采,如「發條橘子」、「銀翼殺手」之類,這倒是可以再起讓一些老片興起熱潮,也讓我們這些連片子都搞不到的「年輕」人可以看看當年那些厲害的前輩在搞什麼? 之前也借了楊德昌有關的片子來看,可以看出他的確有才氣,許多鏡頭有別於一般人的敘事風格。本片也有許多他想說的故事,像是大環境之下,國民黨來台後的社會,和教育制度的部分,本片都有相當程度提及。 故事敘述張震飾演的小四(因排行老四,名稱也叫張震,飾演哥哥的老二也是張震的哥哥,一樣用本名),在外省幫派中的一些糾葛,包含跟女主角小明的一些曖昧關係,對於一個年輕的學生來說,混在一起時就是一場災難。 雖然主要故事是說外省人的幫派導致殺人,但導演在裡面的篇幅前半段說的的確是如此,後半段說的還包含白色恐怖跟輿論、族群等等的社會現象,且平均的鏡頭,造就主角與其他故事發展的部份並部會顯得比重很重,這是很不錯的作法。 因為導演一開始就沒有要以殺人事件作為重點,它只是一個結束,但時代會繼續走下去,作為一個觀賞者,可以很簡單的了解那個時代的憂鬱與哀愁,是一個壓抑的年代,也是一個不安的年代,所要說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裡面可以看見工作人員之中不乏現在的知名人物,像有詹宏志、賴聲川等人的加入,那免不了一定有一些表坊的演員們,像是郎祖筠、劉亮佐、鄧安寧等等也都有參與演出,雖然戲份不重,但也是挺有趣的。 導演一開始就先解釋當時的背景,就是想讓大家可以了解因為國民政府來台的關係,讓外省人有一些不安定感,這些不安定感變成了各樣的形態造就了幫派,也讓後面的事情持續發酵,這些台灣的歷史,是你我現在難以想像的事情,但這是我們的歷史。   台灣作為一個多次被殖民的地區,到現在其實文化的發展還是很薄弱,對於這片土地的認同感,始終無法變成每個人都能認同的文化,我覺得是因為短視近利跟藍綠惡鬥導致而成,雖說此問題一時難解,但只要每個人都能再融合一點,還是有未來,但經濟上的不長進,我想我們很難跟美國一樣,融合而變成強權。 本片個人會給73分,喜歡長鏡頭與小津安二郎敘事方法的或許會更喜歡。 作為一個接近4小時的電影來說,我不會覺得無聊,但還是覺得有點太長了,大概是導演想表達深切的個人孤獨感吧。

《倫流旅行》英國day1-2 體驗不同的人文風情-牛津跟比斯特

2020年2月底,台灣疫情爆發前去了一趟以前沒想過會去的地方~

《停車暫借問》-很台的片名~內人感想

這部比黃金時代更早點看完,當時有點撼動,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於是又擱在心底醞釀了,直到看完黃金時代,才豁然發酵。 我們對對岸文學群像的了解,就像兩岸的政治關係般撲朔迷離,直至近代才逐年累積。早在前幾年前,跑了兩次聯經出版社的專營書店,發現那邊是個簡體書的大寶庫,可惜沒多久就正式停業了;後來又在博客來上買到不少,過去想讀卻在台灣不可能讀到的簡體翻譯西洋文學。我不敢說出口的是,其實心裡偷偷希望北市圖能進些簡體書。 島嶼文學固然優美,又是熟悉的家鄉文化,但藝術的境界不該被政治侷限,為何不能以超脫的眼光欣賞其他的大陸文學呢?其實應與我們自小看過或聽聞的歐美文學無差別性。 那次深夜即將入眠,偶然撇見公視播出的「停車暫借問」,於是又被充滿詩意的大陸景致、周迅和張信哲的奇妙組合吸引,懷著一邊害怕大陸冗長陳窒的影片氛圍、一邊又可以遇見什麼的期待,戒慎惶恐、神經質地坐在螢幕前。 不諱言,的確是被台灣的張信哲吸去了,學生時期的青春偶像吧,有種懷舊的感覺,文青大叔演戲了,頗趣味。周迅雖清新甜美,但仍繼承了陸女的瀟灑豪邁(黃金時代的湯唯也是),強勢又傲嬌,不對味。但組合起來倒是有點離奇的魅力。 起初是古怪的片名吸引我,猜想大概又是什麼文學作品翻拍吧,孤狗後果然是女作家鍾曉陽的小說。除了還是描述大時代充滿憾恨悲哀的背景之外,其實還是有點無關背景的東西存在,那種對年少輕狂愛恨的遺憾、緬懷又無法彌補的美好、深埋不再追溯的決心......等,一開始是讓人覺得有點故作姿態的。我想起台灣的「那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及大學讀過的「未央歌」,都是探討著青春的流逝,當年無果的戀情。 只是停車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女主用盡各種方式,即便因誤解和自尊心而誤嫁為人婦,仍不停於人群中尋覓真正所愛的身影,與終於相逢的男主,不斷逃避、至終決定埋葬真愛的決心,還有自始自終都無法獲得愛情卻忠誠守候的丈夫。除了延續了青春的遺憾,更導致了往後人生不得不的悲劇,至終誠如主題曲的結尾:只能和回憶結為連理。是這些部分超越了前兩部作品的內涵。 我忍不住怪罪女主的不坦率和遲鈍,也不明白男主死都要逃離的堅持是什麼?明明可不悲的卻要悲,然後再托罪時代造成。也許只要轉念就好,但這往往就是人的極限吧。 不過,本次倒是讓我對鍾曉陽這位女作家產生了莫大的興趣。 https://www.youtube.com/embed/Y_RZUnQPTjg

《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

  早在內人看《魂囚西門》之前,這部戲便一直在打廣告,應該說,就我對公視的了解,他們在新年度就會先宣傳一波該年度的戲,《我們與惡的距離》也是在裡面卡司最好的一部。 集結老中青不同世代的演員、藝人,可以看出這戲想要成功,或是非要成功的決心。昨天這部好戲結束了,總共10集的篇幅,讓我覺得有點要仿效日劇的規格,做出小而好的精緻產品,我認為,它成功了。 故事大體由數個不同背景人物交錯而成,這樣子的構造,會讓整個面相都有不同的表達空間,我覺得在操作這樣的故事架構中,是很高明的作法。原因無他,畢竟要講的故事內容跟數年前台北捷運隨機殺人案有點類似,只是場景不同,交錯的對象不同,如果只著重在某一個面相中,將會失去片名《我們與惡的距離》所要呈現的意義。 故事環繞在戲院隨機殺人案兇手的家人、被害者家屬、被告律師之間展開,另外加入了另一組有精神分裂(劇中正名為「思覺失調症」)的病人家庭來提供故事的解套結局。 詳細的故事內容我就不多說了,喜歡的人很容易可以找到故事內容,之後要去補完應該也有其他方式。就整體而言,媒體在該劇的宣傳實在不錯,開播前跟每一週也都有不同的聲量在網路上宣傳出來,不管是新聞稿或是FB之間的廣為宣傳,都為這劇營造不錯的氣勢,或是HBO的投資也是一個重點,這樣所有的資源也會比較豐厚。   不少媒體說這劇樹立了新台劇的標準,我相信是的,這劇沒有太多太假之處,就算有也瑕不掩瑜的不足為道,因為本身的優秀已經蓋過那些不好之處。除了講究故事的重要性之外,每一個演員在演出每一段的故事表現,也沒有什麼好挑剔的節奏,這當然要歸功於導演跟編劇的縝密。   在角色部分,我已經可以看見到時金鐘獎會入圍多項大獎,唯獨我認為在最佳男主角這項目應該會偏弱,原因在於這劇每個角色的份量都很重要,刻劃的細節也很多,所以配角類可以選出林哲熹跟曾沛慈分別入圍男女配角,或是賈靜雯也可以,女主角則看好飾演兇手妹妹的陳妤可以入圍,也因為其他人的表現很好,所以這部戲我可以看為是沒有主角的戲,因為每一個人都很重要。 原先我覺得這劇好像少了什麼角色,但後來與內人聊聊,也發現我在意的旁觀者角色其實一直都有,而且不少,點出了各種面向,不管是律師老婆及其家人,或是應思悅的未婚夫等等,充斥著不同的旁觀者,但當旁觀者也必須置身其中,他們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就會反映他們的內心。或許很多人會很義憤填膺的對於那些看起來自私的角色投入不屑眼光,